(
课件网) 含义、意义 特征(表现) 公正司法 内涵 如何推进 公正司法 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温故知新 公正司法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科学立法 法治社会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全民守法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做 前提 人大 关键 政府 防线 法院、检察院 基础 公民 (目标) (主体) (基础)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四课时 全民守法 发现与探究 议题一:网络暴力是什么行为?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网络暴力的危害?公民上网时应该怎么做才是文明守法上网?当自己上网时遭遇网暴应该怎么办?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内涵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全民守法的意义(或原因)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3、全民守法的要求: 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不可分离 ①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权益,义务则是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启示: 【知识拓展】 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 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保密性) 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解决纠纷。(双方) 和解 调解 通过第三方的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诉讼 诉讼俗称“打官司”,在纠纷主体参与下,由法院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仲裁 拓展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观念上) 二)、推进全民守法 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行动上) 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道德上)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 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