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707099

5.2土壤的形成教学课件(共50张PPT)——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日期:2024-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337371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2019,教版,地理,高中,土壤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5.2 土壤的形成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结合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协调观)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土壤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综合思维) 1 2 结合区域图文资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剖面结构和土壤特征。(区域认知) 3 通过野外观察,说明自然土壤剖面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4 CONTENTS 01 成土因素 02 土壤剖面 03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 成土因素 01 成土因素 1.土壤概述 (1)概述 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作用 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成土因素 1.土壤概述 (3)组成 组成物质 相态 体积百分比 作用 矿物质 固相 45% 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 5% 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 液相 20%———30% 影响热量,此消彼长 空气 气相 20%———30% (1) 成土母质 (2) (3) (4) (5) (6) 人类活动 时间 地形 生物 气候 成土因素 2.成土因素 成土因素 2.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 ①概念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②作用 A.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B.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拓展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 (1)粒度 ①颗粒较细: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②颗粒较粗:质地一般角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 (2)化学成分 ①基性岩:铁、锰、镁、钙的含量,显著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②酸性岩:硅、钠、钾的含量高于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砂土 砂土成分以沙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于耕作。 壤土 壤土中所含的砂砾、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与耕作。 粒径小 粒径大 成土因素 2.成土因素 (2)气候 ①温度影响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率平均增加1———2倍。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分解速率约增加7倍。 ②气候条件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气候条件 土壤有机质含量 典型案例 温暖湿润 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 江南丘陵的红壤 寒冷 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起来,有机质含量高 东北平原的黑土 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以及经过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成土因素 2.成土因素 (3)生物 岩石表面苔藓类生物滋生 苔藓大量繁殖 高等植物生长 分泌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 岩石表面慢慢形成“年幼”的土壤 有机质增加,进一步促进土壤的形成 土壤有机质来源 生物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高等植物生长 化学风化:岩石在氧、二氧化碳、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物理作用:生物在生长、活动过程中对岩石的破坏过程。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生物 植物 动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