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09959

西师大版四上2.1《加减法的关系》(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43001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教学设计,整体,单元,教案,师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单元是属于代数领域第二学段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 在“内容要求”中指出:“探索并理解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说出运算律的含义,并能用字母表示;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运算能力。” 在“教学提示”中指出:“学生初步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培养运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和具体计算,引导学生归纳的方法探索运算律、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感知运算律是确定算理和算法的重要依据,形成初步的代数思维。”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由“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律”、“减法的性质”和“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四部分组成。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简便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对简便计算也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减法的关系及运算定律。使学生初步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单元目标拟定 1.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使学生亲身经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这两个定律,并能进行相应的简便计算。 3. 经历减法的性质的探究过程,能用字母表示减法的性质,并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4. 掌握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相应的简便计算。 5. 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并能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和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数的简便计算。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索并理解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 注重趣味性,通过具有童话色彩的主题图来创设情境。 2.注重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注重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 4. 设置课堂活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2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加减法的关系 1 加法运算律 1 减法的性质 1 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2.1《加减法的关系》 目标: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任务一:口算、计算。→ 任务二:研究加减法的关系。 根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