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14396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467213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7课,西夏,北宋,并立,课件,17张
  • cover
(课件网) 图中人物发型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特有发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辽的建立 ①时间: ②首领: ③都城: ④政权名称: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末,北方汉人为避乱北上,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9世纪后期,契丹农耕等产业有所发展,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契丹,后改为辽 2.辽的发展: 契丹鸡冠壶 契丹货币 契丹皮囊壶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契丹文字与汉字对比 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穑,土无五谷。 ———《新唐书·党项传》 俗皆土著,居有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羊毛履之,每年一易。 ———《旧唐书·党项羌传》 ①时间: ②首领: ③都城: ①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 ②唐朝时,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3.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4.西夏的发展: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 ———《宋史》 西夏货币 西夏文契约 西夏文字 ①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西夏文字。 在民族交流与交融中发展 公元936年,石敬瑭反唐自立,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1.背景: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为中原险要,以隔阂匈奴不敢南下,而历代帝王尚皆极意防守,未尝轻视。自晋祖弃全燕之地,北方关险,尽属契丹。契丹之来,荡然无阻。” 宋太祖 执政晚年,双方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宗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均告失败,转而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 辽攻宋,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 2.北宋、辽关系变化: 3.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 ① 1004年,辽军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澶州 开封 辽军 ②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宋史·寇准传》 ③此时辽提出议和,宋真宗见好就收,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钱物 ,是为“澶渊之盟”。 3.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钱物(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4.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是一次屈辱性妥协;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澶渊之盟①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战胜却要给辽岁币,这②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它使北宋③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对北宋: 对辽: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脱险,还使辽朝得到了大量岁币,财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①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②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 三川口之战 好水川之战 定川寨之战 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西夏连年征战损耗巨大,人民处于困苦中。 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