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了解作者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 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在此期间与恩格斯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1847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了解背景 1848-1849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一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崭露头角,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资产阶级并立相争。然而随着各国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马克思于1849年被迫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后被驱逐,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 01 1856年4月14日,流亡英国的马克思受邀出席《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纪念会并第一位上台讲话,讲话的记录稿发表在4月19日的《人民报》上,也就是我们所见的这篇演讲稿。 本文关联知识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从而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说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之门。 特点 针对性 可讲性 鼓动性 整体性 口语性 临场性 明确演讲稿的基本格式 顶格写称谓语 (如:亲爱的同学们) 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 (如:大家下午好) 正文 结尾致谢 (如: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课文分层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第一部分(1--2) 由1848年革命引出无产阶级革命,揭示这个革命即将到来的趋势。 第二部分(3) 19世纪技术进步和社会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条件。 第三部分(4) 各种矛盾的充分体现,历史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前景。 这次演讲的主旨是什么?演说的时间、背景、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 1848年革命的意义:无产阶级解放世界 【开门见山】 社会革命的根源:工业科学发展和工人贫困的矛盾 【剖析原因】 社会主要矛盾: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 【揭示矛盾】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力量:工人 【解决矛盾】 英国工人的先进性 【创刊会现场与听众的互动】 工人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照应开篇,展望革命前景】 演讲结构 形成落差,吸引听众。 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1848年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发表演讲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马克思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称这场革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此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 形成对照,突出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1848年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在这篇演说词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