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20088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3.2大气的受热过程(共46张ppt)

日期:2025-01-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340905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大气,46张,过程,受热,地理
  • cover
(课件网) 2019 新课标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 物体辐射原理 辐射指的是由场源发出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脱离场源向远处传播,而后不再返回场源的现象,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273.15摄氏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 一切物体都会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且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太阳辐射 太阳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即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根本热源。 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太阳表面温度 约6000°C 地球固体表面 均温约22°C 近地面大气 均温约15°C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 短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 蓝紫光 红光 高度(km) 大气密度 气压 水汽尘埃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大 高 低 小 少 多 对流 平流 O3 天气晴朗 天气多变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温度(℃) 臭氧层 电离层 0 12 50 提问:1、平流层和对流层的温度变化为什么不一致? 2、为什么对流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3、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那地面的热源又是什么? 地面吸收47%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大气上界 云层、尘埃反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散射 19% 34% 思考: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后为什么只有部分的能量被地面吸收?这些能量去了哪里? 反射 散射 吸收 削弱作用 (反射无选择性,各波段都被反射) 大气反射作用 太阳辐射 被反射的太阳辐射 云层、较大颗粒的尘埃反射太阳辐射 云层越厚、越低,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思考】阴天白天气温不高的原因 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光呈白色 大气散射 大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波长比自身直径短的光 空气分子 太阳辐射 (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短更容易被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思考】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蓝光与紫光波长较短,容易被散射,大气呈蓝色 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颗粒较多,散射较强,各种波长的光都被散射 为什么信号灯是红灯和绿灯? 红光、绿光的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穿透力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晨昏蒙影,即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出之后(黄昏)时,天空依然明亮 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地面,但由于高空大气的空气和尘埃对太阳光起散射作用,使一部分光散射到夜半球上,使天空处于半光明状态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思考】 为什么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朝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 ①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水汽和尘埃等越多,大气的散射作用越明显。 ②日出、日落前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径较长,蓝紫光波长较短,容易被散射殆尽;红光波长相对较长,不易被散射。 散射掉的蓝光和紫光越多,保留下来的红光和橙光越多,因此霞的色彩就越红。 f) 分析“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原理 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大气中已经有较多的水汽,及较大颗粒物,大气状态不十分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进一步发展变化,容易造成阴雨天气而不便出行。 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大气状况逐渐趋于稳定,对流减弱,云也易于消散,天气一般晴好,有利出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大量吸收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氧原子、离子几乎全部吸收了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地面 绝大部分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