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26968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31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六,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
  • cover
《卜算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词作简介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 咏梅》是部编版教材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后两首。作者分别是北宋词人苏轼和南宋词人陆游。两首词均是咏物词,苏轼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词人的心境和志趣。陆游借梅花言志,抒发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这两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宋代文人,才华横溢,情怀高远,却郁郁不得志。然而他们又都善于借诗文排解情绪,尤其是这两首咏物词将自身的困顿与物合一,托物抒怀,深沉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词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103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讯,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他一生主张抗金、收复中原,但遭到投降派的忌恨、排挤。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朗读诗词,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2.感悟咏物词托物抒怀写法的精妙。 3.体会词人的孤独心境和高洁坚守的情操。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两首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抒怀的写法和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对比阅读法,小组合学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宋词《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 咏梅》。先来思考:“卜算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卜算子是词牌的名称,有一千多个。词牌在句数、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一般分为上阙(上片)和下阙(下片)。 两首《卜算子》在字数、句数、平仄方面都是相同的。除此之外,这两首词还有没有其他相同之处呢?让我们到词中去寻找答案。 二、教师导学《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解题: 题目都交代了什么? 明确:黄州:苏轼被贬官的地方。定慧院:在黄州东南的一座寺院的名字。寓居:暂时居住。古代文人刚刚调职到一个新的地方还没有固定的住处,一般会暂时寄居在寺院等地方一段时间。 从题目得知:本词是苏轼刚刚贬官黄州,暂时住在定慧院时所作的。 2.朗读诗词: 自由朗读这首《卜算子》,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学生展示朗读,指生点评。 这首词押什么韵?(ing)找出韵脚,朗读时适当延长读音。 古代词是唱出来的,读的时候要做到更加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一些。 师范读上阙,学生读下阙。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 相信同学们在理解词意后会读的更好。 3.理解词意: (1)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明确重点注释: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指深夜。 幽人:幽居之人。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恨:遗憾,不满意。 省:知晓。 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学生自由朗读,理解内容,质疑问难。 (2)你读懂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孤鸿?从哪些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