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秋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是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之美、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好素材。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对秋天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秋天的特点还缺乏系统的了解。此外,学生的识字量有限,朗读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读生字,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识“秋、气”等 10 个生字,会写“了、子”等 4 个生字,认识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和横撇 1 个笔画。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如天气变凉、树叶变黄飘落、大雁南飞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识字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认识 3 个偏旁和 1 个笔画。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2.教学难点 理解“一片片”“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秋天的音乐,展示秋天的美景图片,如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南飞的大雁等,营造秋天的氛围。 师:同学们,听着这美妙的音乐,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课文———《秋天》。(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指读,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三)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认识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 出示“树”字,引导学生观察“木”字旁,说说“木”字旁与“木”字的区别。 出示“叶”字,认识口字旁。 出示“会”字,认识人字头。 指导书写生字“了、子、人、大”。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 展示评价,学生修改。 (四)再读课文,认识自然段 讲解自然段的概念:课文中开头空两格的地方就是一个自然段。 让学生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五)朗读课文,感受秋天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秋天来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抓住“凉了、黄了、一片片、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