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突破 专题 04 修改病句 一、提问方式 ①下面病句修改有误(正确)的一项是? ②请用修改符修改下面的病句。 二、知识梳理 (一)修改病句的原则:不能改变句子原意,能改不删,能添不去。 (二)修改病句常用的四种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5.———修改应简要。(修改不是再造,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三)病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1. 成分残缺: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教育。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句子,其结构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非主谓句除外),缺少其中任何 一部分,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这种类型病句的修改方法是补充残缺的成分,使句子完整,把意思表 达清楚。例句中缺少了主语,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句子就完 整了。 2.搭配不当: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在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确定性的关系,即形成了一种搭配习 惯。如果在使用时,违反了这种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就不可避免地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例句中 “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 3.用词不当:我们的语文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准确用词才能恰切地表达意思。例句中用“狐狸”形容语文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可改为“诸葛亮”。 4.词序颠倒:展览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词序颠倒,指的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某些词语的顺序颠倒而导致语句不通顺的现象。修改时,可根据 原句的意思,把颠倒的词语调整过来,使句子通顺就可以了。例句中“展出”的“文物”是现在出土的, 而不是“两千年前”出土的。所以,这一句应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位置对调一下。 5.重复啰嗦: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重复啰嗦,即在同一个句子里连续使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重复,多半是刻意 堆砌词语造成的。句子中所用的词语重复了,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啰嗦,好比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修改 时,只需删去多余的词语即可。例句中,“不禁”与“忍不住”意思大致相同,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6.指代不明: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 句中使用代词或量词如果指代不明确,就会造成句意含糊不清。修改的方法是使人或事物具体化。例 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刚还是小军,应将“他”改为“小刚”或“小军”。 7.前后矛盾:我估计那人一定是坏蛋。 用语要求前后统一,否则就会犯“前后矛盾”的毛病。例句中“估计”与“一定”矛盾,可将“一 定”删去。 8.分类不当: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苹果等蔬菜。 把所属或种类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就造成了分类不当的毛病。例句中强调列举的是各种蔬菜。西 瓜和苹果这两样东西事实上是属于水果类,放在蔬菜类就适合了。修改时,可以去掉两样东西,也可以保 留(根据需要而定)。采用后一种修改方式改后的句子为:地里种着西红柿、扁豆、黄瓜、茄子等各种蔬 菜,还种着西瓜苹果等。 9.不合情理: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不合情理”。就是指给不符合事理的病句以重新认识,从而使其合乎事理的方法。不符合事理也称逻 辑混乱,它是由于对事物本身认识不够造成的。修改此类病句时,首先要全面了解事物并掌握其本质,也 就是我们方法中所讲的重新认识,然后把句子叙述清楚。例句中“稻子”成熟是秋季,农民不可能“冒着 寒风”收割稻子。 (四)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