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39645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416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答案,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魏晋时期,中央政务核 出卷网心由秦汉的三公演变为决策、审议、执行三个职能明确的官僚体系。到东晋时,决策和审议部门的最高长官由士族担任,实际掌握政务的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基本由皇帝提拔的寒族充当。说明了当时21·世纪*教育网 A.统治阶层结构发生变化 B.士族失去对实权的掌握 C.寒族地主控制中央实权 D.官僚政治取代门阀政治 2.陆贽评价唐朝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 出卷网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认为唐朝两税法( ) A.增加了农民负担 B.改变了征税标准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增加了财政收入 3.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 出卷网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故唐朝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此材料反应出唐朝通过选官制度( ) A.打破垄断,缓和社会矛盾 B.选拔精英,优化社会结构 C.维护传统,抵制社会变革 D.教化民众,引导文化方向 4.汉朝采取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出卷网的制度,自东汉后期其选举标准往往取决于地方上少数人的品评。如许劭、郭太都擅长品评人物,“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这一历史现象较适用于研究2-1-c-n-j-y A.察举制选举标准的完善 B.世家大族的没落 C.九品中正制产生的渊源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 出卷网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21*cnjy*com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D.便于集思广议,又互相牵制 6.安史之乱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控制土地日益减少,财政收入下降。为改变此种情况,唐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21*cnjy*com A.推行均田制 B.打击豪强地主 C.实行两税法 D.推广以庸代役 7.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政策,使国家得以 出卷网控制为数众多的自耕小农,成为秦汉统一国家建立的基础。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针对这种变化,此后历代为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 A.保护地主利益 B.调整赋税对象 C.强化抑商政策 D.抑制豪强大族 8.如表所示为唐代两种赋税制度的比较(部分)。据此可知,二者的主要不同点是 租庸调法 两税法 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缴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按户等纳钱,按田亩纳粟米 A.税收名目不同 B.社会影响不同 C.征税标准不同 D.实施目的不同 9.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的政 出卷网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里的“政治实践”是指 A.郡县制的实施 B.三省体制的确立 C.科举制的实行 D.内阁制的建立 10.有史书记载“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该记载最有可能出于【出处:21教育名师】 A.《史记·秦始皇本纪》 B.《后汉书·章帝纪》 C.《旧唐书·高祖本纪》 D.《明史·职官制》 11.“通过一定的程序来对皇帝进行合法的制约,使皇帝无法行专制之实”。上文描述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明朝的内阁制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清朝的军机处 12.两税法实施后,有人批评说:“每州 出卷网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采非法之权令以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