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41020

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绣在衣服上的故事》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9次 大小:160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绣在衣服上的故事,教学设计
  • cover
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绣在衣服上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一)苗族服饰可谓是我国少数民族极具特色的服饰。本节课就是通过对苗族服   饰的欣赏与学习来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并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苗族服饰上图案的寓意。也通过本节课对苗族刺绣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关键和意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能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临摹下来,并能讲解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 3、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苗族特殊的历史文化、习俗,进一步了解苗族服饰的刺绣图案的寓意和传说,并能够自己讲解民族服饰图案上的寓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   二、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生尝试教学法为主。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设计本课过程的。同时在教学环节中穿插着图片的欣赏和寓言传说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并掌握知识,做到寓教于乐。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准备充分的精美图片并配以寓言故事,以加强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和了解。    三、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讲述,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苗族服饰、历史、文化。并通过图片的欣赏和寓言故事的讲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   四、教学过程: 1、进入情景,首先提问学生都喜欢哪些民族。调动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内容的兴趣。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 2、苗族先民不断*迁徙,这个过程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布格局。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苗族是历史最古远的成员之一。苗族传统节日以花山节最为隆重,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初三、初四这几天举行。节日期间,开展到爬杆传统体育活动,热闹异常;青年男女以对歌择偶,歌声起伏。花山节,是一个充满着爱情、幸福、欢乐、吉祥的节日。苗族的人生礼仪,仍保留传统仪式。“苗族说亲” 、“苗族跪拜礼” 、“苗族娶亲过五关”等民俗,独具地方民族特色。还有苗族传统的“吃新节”在秋千上谈情说爱是“吃新节”里的一大特色。   按照习俗,农历六月十五,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岜沙苗寨古老传统的“吃新节”。这一天岜沙家家户户要从田里抽出几根新抽的谷穗,放到糯米饭上蒸熟后,在山坡的丛林中用来祭奠祖先和森林。   当日,苗族同胞在茂密森林的芦笙堂,在祭奠仪式完后,举行了斗牛、抢新娘、拔河、跳芦笙舞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晚上,岜沙苗寨聚村招友,喝酒祝福稻谷获得好收成。 3、接下来引入苗族服饰,表明今天先以苗族服饰为例给大家介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尤其是苗族服饰中的刺绣文化为核心来为大家讲解我国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并通过课前准备的图片来让学生在原本的基础上有进一步了解。 4、给学生讲解苗族刺绣的特点,让学生对苗族刺绣有进一步的了解。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