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74629

初春 课件(6)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935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春,课件
    (课件网) 初 春 题目解说:“初春”指早春,作者选取了早春时的“新芽”,“新叶”,“蝌蚪”等自然景象来描写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1.熟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能理解比喻等修辞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培养同学们的诗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了解作者 王宜振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人,他是继柯岩,金波等诗人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第三座艺术高峰,被儿童文学界誉为“西北的笛王”和“儿童诗的重镇”。 春天的毛毛雨, 洗得小树发亮; 点点新芽,像鸟嘴, 啄得小树发痒。 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 说是浅绿,更似鹅黄; 像两只闪闪烁烁的眼睛, 望着初春的世界痴痴 想。 初  春 sì (似) gǒng 拱 shuò 烁 拱 似 烁烁 畅 chàng 畅 捡起一粒石子,抛出去, 会变成一只蝴蝶展翅飞翔; 掀开一页书,贴耳倾听, 能听到每个字都变成蜜蜂歌唱。 一只只蝌蚪游来游去, 像优美的曲谱在水中跳荡; 到了夏天,房前屋后阵阵蛙鸣, 那是田野的歌手在低吟浅唱。 春天在我的心上荡漾, 春天在弯弯的小路徜徉; 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驮 优 tuó驮 yōu优 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 走进家门抖一抖衣袖, 竟抖出一地春的芳香。 xiù袖 袖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首先应明白本诗写了什么,具体是什么?文章写了哪些景物?请用“———画出,并说一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文章写了人的什么活动,请用( )画出,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分析诗歌的内容: (1)诗歌中都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去感受春天的?其中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先从视觉,再从听觉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春的景象。 分析诗歌的内容: (2)诗歌中由“一只只小蝌蚪”到“夏天的青蛙在房前屋后低吟浅唱”,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联想的方法 分析诗歌的内容: (3)“春天在小路上,春天在阳光里,春天在叶笛里,春天在衣袖里,春天的脚步虽然匆忙,却访遍了每一个角落”,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生动形象。) 赏析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些新芽,像鸟嘴,啄得小树发痒”:这个句子童趣十足。把新芽比做鸟嘴,并不新奇;但这鸟的嘴巴把小树啄得发痒,却很精彩,它用比喻、比拟很形象地勾画出小孩子的独特感觉。 “把春风吹得摇摇晃晃”:究竟是春天摇摇晃晃,还是作者自己陶醉得摇摇晃晃呢?春天不可能摇摇晃晃的,显然是作者有点醉了,他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物与我已经浑然一体。 “像两只闪闪烁烁的眼睛,望着新鲜的世界痴痴地想”:新叶像闪烁的眼睛,是比喻,更是孩子心中特有的想像,而且还要“痴痴得想”,更是把孩子好奇入迷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1.初春 毛毛雨     蝴蝶、蜜蜂 新芽      蝌蚪、青蛙 新叶      风筝 ……     ———…               芳香(美好) 这节课你快乐吗?回去以后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