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74630

初春 配套教学设计(6)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33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春,配套,教学设计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能理解比喻等修辞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培养同学们的诗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初春 一、导入新课 1.回顾背诵。 2.题目解说:“初春”指早春,作者选取了早春时的“新芽”,“新叶”,“蝌蚪”等自然景象来描写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先学 1.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2.从画面感受意境; 3.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1.作者简介:王宜振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人,他是继柯岩,金波等诗人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第三座艺术高峰,被儿童文学界誉为“西北的笛王”和“儿童诗的重镇”。 2.字词 啄zhuó 拱出ɡǒng 徜徉cháng yáng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 3.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掌握朗读节奏和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思考:文章写了哪些景物?请用“———画出,并说一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文章写了人的什么活动,请用( )画出,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3)齐读课文,感情要饱满。 4.赏析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1)诗歌中都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去感受春天的?其中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先从视觉,再从听觉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春的景象。) (2)诗歌中由“一只只小蝌蚪”到“夏天的青蛙在房前屋后低吟浅唱”,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联想的方法) (3)“春天在小路上,春天在阳光里,春天在叶笛里,春天在衣袖里,春天的脚步虽然匆忙,却访遍了每一个角落”,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拟人,生动形象说明春天无处不在,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感。) (4)“一些新芽,像鸟嘴,啄得小树发痒”(这个句子童趣十足。把新芽比做鸟嘴,并不新奇;但这鸟的嘴巴把小树啄得发痒,却很精彩,它用比喻、比拟很形象地勾画出小孩子的独特感觉。) (5)“把春风吹得摇摇晃晃”:究竟是春天摇摇晃晃,还是作者自己陶醉得摇摇晃晃呢?(春天不可能摇摇晃晃的,显然是作者有点醉了,他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物与我已经浑然一体。) (6)“像两只闪闪烁烁的眼睛,望着新鲜的世界痴痴地想”(新叶像闪烁的眼睛,是比喻,更是孩子心中特有的想像,而且还要“痴痴得想”,更是把孩子好奇入迷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5.归纳小结: (1)主题:这首诗是描写初春的,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描绘春天,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2)写法: ①写法新颖,与众不同。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六、学生讨论更正 七、学生当堂训练:做练习册。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