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75733

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比较题系列之7--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比较等比较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9次 大小:173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比较,统一战线,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
  • cover
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比较题系列之7--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比较等比较 31.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比较 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际环境 得到了苏联的帮助,帝国主义和其他反动势力则持反对的态度 苏联、英美帝国主义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 广泛性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更广泛,不仅包括上述四个阶级,还包括各民主党派、海外侨胞以及一切赞同抗日力量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政治合作) “党外合作”(军事合作) 组织形式 政权和军权基上由国民党掌握 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共产党还有根据地 共同纲领 新三民主义 抗日救国 斗争对象 “打倒列强,陈军阀” 打败日本等法西斯侵略 产生结果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中途破裂 虽有严重矛盾和斗争,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胜利,完成了抗日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2)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实现的。(3)都是在共产国际的积极促进下实现的。(4)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5)内部冲突的焦点都是阶级利益支配下领导权问题。(6)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32.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武装 政府的正规军 八路军、新四军、民兵和其他抗日武装 战场范围 国统区 敌后区 规模方式 大兵团的大会战,是阵地防御为主战 小规模的游击战和有条件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 防御阶段,正面战场起主导作用 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相互联系 ①两个战场驱逐日本总目标相一致。②防御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就没有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③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相依存,贯穿抗日始终,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33.两次国共合作的共性和个性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合作背景 处于封建军阀割据时期,阶级矛盾尖锐 中日民族矛盾为最主要时期 合作对象 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左派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共同抗日 斗争目标 打倒北洋军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组织形式 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党外合作,双方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 阶级基础 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的革命联盟 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的联盟 共产党成熟状况和采取方针 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党对统一战线及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已从幼稚转向成熟,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地位 国民党只有小块根据地和不十分巩固的政权及少量军队,共产党既无政权又没有军队,两党为国民革命胜利而奋斗 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限制与共产党的反限制斗争一直贯穿始终 国际条件 虽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支持,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反对中国革命和国共合作 主要列强都支持中国全面抗战和国共合作 作用结果 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最终国共合作破裂而导致大革命失败 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2)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3)共产国际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4)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5)都推进了中国革命发展。 34.用比较法分析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背景 向帝国主义过渡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战争规模 不到1年,侵犯地区多在沿海 长达15年,战火燃烧了大半个中国 结果影响 日本战胜了中国,勒索了大量的财富,加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