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63458

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复习课练习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无答案)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281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一章,苏科版,答案,物理,上册,八年级
  • cover
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复习课 1.(2023·抚顺)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 产生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戴上了耳罩,这是在 减弱噪声.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 过来的. 2.(2023·丹东)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3.(2023·绥化)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声音接收处)减弱噪声;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 4.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可判断: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5.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人耳 (能/不能)听到.医生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病人体内的胆结石,这说明超声波 6.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声波交流. 7.(2023·滨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8.(2023·德州)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宛转悠扬,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一定发声 B.拨动不同粗细、长短的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超声碎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 D.美妙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 9.(2023·陕西)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10.(2023·达州)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11.(2023·泰州)如图,古琴演奏家正在演奏名曲高山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声响度不同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声音调不同 12.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 13.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 小.(音调/响度/音色) 1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