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76975

情趣 配套教学设计(6)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37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情趣,配套,教学设计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什么是“情趣”、什么是有情趣之文。 2.懂得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从中感受到的情趣也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感受景物,感受自我,洞悉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找寻真正的自我,获得生活的情趣。 2教学重点 懂得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从中感受到的情趣也是不同的。 3教学难点 明了诗文中景物的情趣,实际上便是作者的情趣;作者感受景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自我;与其说观察、贴近生活、事物,不如说阅览、洞悉自我的心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情趣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这几幅画是不是赏心悦目?美丽的风景不仅可以供欣赏,更能陶冶人的性情。人们将欣赏景物的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具有自己独特情趣的文章。那么,什么是情趣,什么样的文章是情趣之文,怎样才能写出具有情趣之美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2【活动】二、 自主学习 活动(一):观察体验--初步感知懂“情趣” 活动步骤: 学生自由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1.阅读课本161页—163页,回答: (1)什么是情趣? (2)怎样抒发自己独特的情趣? 归纳总结: (1)情趣不是一般的情,而是有个性趣味的特殊的情。情趣是人对景物的趣味。借“景物图像”来表现“心灵的肖像”。 (2)要表现出自己的情趣,就不能被动的写景,要以我的情感主动选择景物。要从景物中撇去没有感觉的部分,找到唯独属于“我”的那一部分景物,寄托自己独特的情思,才能“情境交融”,这样才有情趣。 2.比较郦道元的《三峡》、余秋雨的《三峡》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他们的关注点和隐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 这三篇文章都是描写三峡,郦道元的《三峡》侧重景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与赞叹之情;余秋雨的《三峡》侧重历史人文景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族精神方面的思考(包括对诗情、和平、壮美、柔美、冲击世俗的无畏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种种精神萎缩现象的批判和忧虑);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通过描绘三峡无比轻快的行船,表达了作者出峡东返时无比欢快的心情。这三篇文章都是借三峡美景抒发自己独特的情趣。 3.仔细观察课本163页图片“层林尽染”,写一段文字,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比较同学们所描绘的景物及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 大树茂密,遮天蔽日--郁闷、忧伤 阳光灿烂,水波荡漾--高兴、赞美 溪水叮咚,清澈见底,鱼儿嬉戏--欢乐、愉快 密林从沉睡醒来,鸟儿歌唱,鱼儿闲游--安闲、恬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情趣”;让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感受的情趣也不同。) 活动3【活动】三、合作探究 活动(二):鉴赏借鉴--深刻领会明“情趣” 教师过渡语:情趣是作者独特的感受。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怎样才能把景写好并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独特的情趣呢?让我们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去找寻答案。 结合本单元所学文章所表达出的“情趣’,分析怎样才能写出充满“情趣’的文章?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活动 活动过程: 分组活动--组内互说→整理信息→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怎样才能写出充满“情趣’的文章? (1)以我的情感主动选择景物,寄托自己独特的情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郦道元的《三峡》、余秋雨的《三峡》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三篇文章都是借三峡美景抒发自己独特的情趣。郦道元的《三峡》侧重景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