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对外开放 第九课 课堂导入 美国《时代》周刊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 《时代》周刊评论,“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 ———《时代》1979年第1期 为什么美国的《时代》周刊会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度的风云人物 一.顺应时局的决策 添加 标题 邓小平参加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装配厂 邓小平离开东京乘新干线超特快列车赴京都访问(1978.10.26) 材料一 一.顺应时局的决策 材料二 我(邓小平)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个是外资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都是收入。 ———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提问:邓小平认为新加坡的“经”是什么 它有什么好处 二.开放格局的形成 自主学习:总结对外开放的过程和对外开放的格局 点 线 面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二.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的建立 海南岛 广东深圳 福建厦门 广东汕头 广东珠海 经济特区 4+1 点 ①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 ②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二.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到底“特”在哪里?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4月邓小平 指特殊的经济政策,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未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免征进口税。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二.开放格局的形成 广 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 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建立经济特区? ①靠近港澳,靠近国际市场 ②华侨多,有利于吸收外资 ③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一夜崛起之城———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经济特区的作用? 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②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2、开放沿海城市 二.开放格局的形成 天津 秦皇岛 大连 烟台 南通 宁波 福州 青岛 温州 广州 北海 湛江 连云港 上海 点 线 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湛 江等14个沿海城市。 二.开放格局的形成 3、沿海经济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点 面 线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又扩展到 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二.开放格局的形成 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打出了一张“王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显然,在邓小平的战略布局中,上海不只是一座大城市,也不只是一个传统工业基地,而是能够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是面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邓小平与 上海改革开放》,载《解放日报》2014年8月14日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