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83100

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寒食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85947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寒食
  • cover
(课件网)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过哪些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吗? 诗题 节日 节日习俗 《元日》 春节 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清明》 清明节 扫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登高、插茱萸 3 古诗三首 寒食 寒食节的由来 新课导入 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1—2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创作背景 唐代的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作较多地注意辞藻和技巧,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今存《韩君平集》三卷。 作者简介 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多读几遍,疏通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初读诗文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hónɡ 初读诗文 hóu 初读诗文 书写指导: 写“侯”字时不要多写一竖。 侯 候 hóu hòu 解诗题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讨论:诗的开头描绘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 明诗意 大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明诗意 夜色降临 大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青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以汉喻唐”的写法 白天长安春景图 夜晚走马传烛图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 按古人风俗,寒食节要折柳插门。 * 取的新火往往是榆柳之火。 因此写“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 “飞”字和“斜”字,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 动感强烈 春日美景 的灵动 白天长安春景图 夜晚走马传烛图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见流动,青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 取新火词赐五侯,以示恩宠。 品读诗文 想象画面: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读一读 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可以适当拖长声调,读出青烟袅袅的感觉。 3 古诗三首 说一说:《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 (课后选做题) 禁火 传赐新火,以示恩宠。 赏析: 第一句展示出寒食节长安城迷人的风光,写出了春天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色。第二句则精妙的选取了一个春风拂柳的经典镜头,与当时寒食节要折柳插门的习俗相呼应。 第三、四句,说明了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的皇亲宠臣才可以点起蜡烛。“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在宫中传送蜡烛的情景,而最终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是“五侯”之家。 这首诗虽然只是描绘古代寒食节的情景,作者本意也未必有讽刺的意思,但他抓住的情景本身很典型,所以使读者意会到了诗词以外更深层次的意义。据记载,当时的皇帝唐德宗也十分赏识这首诗,赐作者一个不错的职位。 古诗词表达的节日 主题概括 本诗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 的景象,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