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86409

3.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共28张PPT)——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93585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生物学,高中
  • cover
(课件网) 3.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 学习目标 通过教材实例掌握物质循环的应用,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理解能力。 通过构建模型理解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的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物质循环规律的学习,科学指导实践,有效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无机物 有机物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如水、二氧化碳、无机盐) 一部分 大部分 细胞呼吸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物质循环的过程: 类型: 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的途径: 降水和蒸发是水循环的两种方式。 海洋 陆地 大气中的水 降水 降水 蒸发 蒸发 地表径流 动力: 由太阳能推动 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很小 水循环的特点 陆地: 蒸发量<降水量 海洋: 蒸发量>降水量 (1)生物圈:蒸发量=降水量 (2)沼泽地、大陆架: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系统之一 (3)生物在全球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很小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1.4×1010 km3,并且水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往复,因此有人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我国也不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很小 沼泽 大陆架 高处营养物质流失而土壤贫瘠 水循环的作用: 补充某些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 如,最肥沃的低地 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很小 地球上的水 (1)总量:1.4×1010km3 (2)存在形式:固态、液态、气态 (3)分布:海洋:占97% 淡水:占3% (其中3/4被冻结在两极的冰盖和冰川中) (4)降水分布特点:分配极不均匀 (5)我国降水量:年均628mm(全球平均降水量的75%) 人均占水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水量的25% 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很小 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阅读教材,整理下列问题 1.碳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2.碳的流动形式是什么,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碳进入群落的途径和返回大气的途径分别有哪些? 4.完善碳循环示意图? 5.利用碳循环原理解释温室效应产生原因? 6.自身如何行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存在形式(从含量角度) 最多:碳酸盐(岩石圈) 其次:化石燃料中的碳 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二氧化碳(水圈、 大气圈) 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存在形式(从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角度) ①非生物环境中:CO2和碳酸盐。 ②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 流动形式 ①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CO2。 ②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 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 煤、石油 燃烧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消费者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者 分解作用 摄食 (有机物) 1.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是什么? 2.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有哪些? 食物链和食物网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E_____ F_____ C_____ A_____ B_____ 大气中的CO2库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次级消费者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碳循环图解变形 辨图要点: 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箭头是双向的 2、箭头指向最多的是大气中的CO2库,其次是分解者 D_____ 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碳循环特点 (2)具全球性、反复循环流动 (1) 生物 群落 无机 环境 CO2 有机物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海洋对大气圈中碳含量的调节 (1)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圈含量的56倍 大气圈 水圈 扩散 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 CO2进入水圈 → 大气中CO2含量减少 大气中CO2局部短缺 → 水圈CO2进入大气 → 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2)调节方式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