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91864

14.1《促织》课件 (共6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8649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1,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作者简介 蒲松龄天资聪明,学问深厚,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情,对清初政治黑暗有所认识,但思想比较复杂、矛盾。其身世地位规定了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摇摆于文士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毕其一生心血而成。 鲁迅评价“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链接:《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故事内容主要有: 1.爱情故事。全书比重最大,故事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如《聂小倩》《小翠》《连城》。 2.与科举有关的故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极力批判科举制度。如《叶生》《司文郎》《《王子安》。 3.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迫害。如《梅女》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便诬人为奸,逼出人命。 4.歌颂普通人的品德。如《张诚》写兄弟之爱。 5.总结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诫,如《曾有于》。 促织 解题 蟋蟀(xī shuài),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古谚“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的由来。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 课文字音 猾黠 迂讷 迄今 诣问 爇香 翕辟 遽扑 掭草 不啻 抢呼 藁葬 惙然 觇视 猪鬣 龁敌 俾入 厚赉 蹄躈 xiá nè qì yì ruò xī jù tiàn chì qiāng gǎo chuò chān liè hé bǐ lài qiào 结合文本,梳理情节 (痛斥官吏警戒天子) (因祸得福) (大起大落) (柳暗花明) (山穷水尽) (交代背景) 序幕/起因(1):朝廷征促织。 开端(2):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寻促织。 发展(3-4):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得促织。 高潮(5-7):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结局(8):成名献促织得福。 尾声(9):作者评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gōng。令以责之里正。 第一段 崇尚,喜好 名作状,每年 本来 谄媚,讨好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蟋蟀。蟋蟀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令想要讨好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却非常勇敢,于是朝廷责令当地以蟋蟀作为固定的贡奉项目。县官把进贡的差事派给里长。 把 进奉 责令 供应 里长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xū猾黠xiá,假此科敛liǎn丁口,每责一头,辄zhé倾数家之产。 第一段 名作状,用笼子 凭借 征收 人口 价值 囤积 管理乡里事务的小吏 使……高 抬高 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稀奇的 市中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