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融合学科 (学科可用;隔开) 数学; 综合实践 年级 六年级 课题名称 绿 色 出 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 105-106 页内容 学情分析 近年来,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 新闻媒体,已能初步感触到环境危机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六 年级学生已具备通过网络、其他资源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会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信息,会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统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百分数等知识 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 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出行方式相关数学问题的研究等, 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 3、培养环保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生了解相关资料信息、计算数据、小组讨论等环节,从数学 的角度审视当前的生活方式,认识到“绿色出行 ”的好处,并提 出可行的建议,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实际信息提出问题,并综合所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倡导并提高大家绿色出行的意识。 运用何种信息化教 学手段 多媒体、活动练习纸、计算器、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初步感知,形 成思考。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 一项调查研究,看看从调 查研究中我们能有什么收 获。首先,我们先来看一 个小视频。 2、看完这段视频,大家有 什么想说的吗? 这几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 的看法,但他们始终都围 绕一个词:雾霾,那同学 们你们对雾霾都有哪些了 解?老师对雾霾也很好 奇,所以周末我查了一些 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3、这位同学读得很优美, 这段话里面有一个百分数 你找到了吗?你觉得占的 比例大不大?看来机动车 尾气为雾霾提供了大量的 污染物。乘坐机动车是我 们平时最常见的一种出行 方式,同学们你们平时都 师生一起观看柴 静的《穹顶之下》 请一位同学来朗 读关于雾霾的介 绍,呈现: 雾霾是雾和霾的 混合物,悬浮颗粒 是雾霾形成的主 要原因,按照悬浮 颗粒物的不同来 源可分为机动车 尾气、工业生废 料,道路交通及建 筑工地扬尘 等…… 学生回答得出:步 行、骑自行车、电 动车、私家车、公 教师先从柴静的 纪录片《穹庐之 下》视频入手, 进而让学生联想 到“雾霾 ”,“什 么叫雾霾 ”。 接着让学生观看 北京“交通拥堵 ” 的图片,最后让 学生互相交流、 说出自己的感 想。在交流中, 学生明白了“汽 车尾气是雾霾形 一、初步感知,形 成思考。 会使用哪些出行方式?如 果给我们的出行方式加一 个词:绿色,你觉得哪些 出行方式要排除在外呢? 公交车要保留,它一辆车 可以承载很多人,现在很 多公交车是油电混合的, 在趋于绿色的发展。那去 除掉这两种,剩下的四种 出行方式是我们可以选择 的绿色出行方式。 4、同学们,你们都是城市 的小主人,都有保护环境 的意识,那究竟什么是“绿 色出行 ”呢?我们来看看 解释:(板书课题) 5、把出租车和私家车排除 在绿色出行之外,大家都 达成了共识。那我们一起 来看看北京的道路交通是 什么状况,从画面中我们 可以看到的,可以用一个 字来形容:堵!其实长沙 每天的早晚高峰堵车也很 厉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段话:据统计,2011 年末 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 万辆,同比增长 23.2%, 其中私人轿车 4322 万辆, 交、出租、地铁 学生讨论后得出 绿色出行方式:步 行、骑自行车、公 交、地铁 学生齐读“绿色出 行 ”的注解。 观看北京堵车图 片,感受早晚高峰 堵车的厉害。 接着,用汽车增长 的数据来说话。 成的一个重要原 因。” 这就要求 我们每个人都应 该参与到“绿色 出行 ”当中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