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中明确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第二学段中也有明确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中这样表述:“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二、设计思路 小学阶段,复述分为三种形式:简单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a.简单复述常用于低年级,是较为简单的一种复述形式,要求学生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部编版教材第一学段已经作过借助图片、根据提示等讲故事的练习,主要体现在个别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详细复述常用于中年级。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在三单元下册第八单元首次出现,它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语文课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与第一学段的课文相比,三单元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篇幅都比较长,故事内容丰富。为了帮助学生复述故事,四篇课文在课后练习或学习提示中,都明确了“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在本课具体落实的要求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读准“绰、呵、泊”三个多音字。会读“撺将下来、掀将起来”等几个易错的词语。 2.在学文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如“撺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梢棒”等,结合上下文猜测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梳理出故事线索来,并能用自己的话简练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4.能够梳理武松打虎的经过并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5.能简单评价武松的性格特点并说明理由。尝试借助资料多角度评价人物。 四、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景阳冈。对,“冈”这个字要读一声,再读一遍。 2、这篇文章选自《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生汇报) 3、看来大家对《水浒传》有一定的了解,施耐庵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好汉形象。本文中的武松就是其中最经典的形象之一。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第6课,结识武松这位英雄好汉,好,放开声音,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学习字词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拿出预习单,我们来汇报字词部分。课件出示: 这些词语谁来读?指名读词语。都读对了。尤其是这个词(课件出示:“踉踉跄跄”变红),最后两个字要读四声,一起读。这篇文章是一篇古白话文小说,虽然语言比古诗文更容易理解,但是仍有些词语的说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比如这些词。你都会读吗?谁来读?课件出示: 2、字音都读对了,那词义你都理解了吗?“哨棒”(课件词语变红)是什么意思“筛酒”呢?(课件词语变红)谁来说说“榜文”的意思(课件词语变红)结: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不仅读准了字音,还理解了词义,扫除了阅读障碍,真不错! (三)理清课文思路 1、接着汇报,预习单的第三部分谁来说?课件出示:生汇报,师板书。 2、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用几个词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能根据课文脉络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生说。 (四)理清“打虎”思路 1、刚才,同学们通过概括小标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这四部分,你认为哪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打虎、) 2、是呀,“武松打虎”是本文最重点、最主要的环节,那现在就让我们聚焦“打虎”这一部分。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