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 新课导入 在古代,为什么“蜀道”那么难?现在的“蜀道”还那么难行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 图2-3-1 四川广元古栈道 核心素养 区域 认识 地理实 践力 综合 思维 人地协调观 学生应能够结合区域地理知识,了解不同地形区人口、农业、交通及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地形对其分布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区域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的认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区域发展观念。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例判断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利弊,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加深对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区域图、景观图等资料,综合分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学生需要培养全面的、系统的思维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问题。 核心素养强调认识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理解这种关系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地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节知识结构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行动的改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间接影响地表形态 目 录 CONTENT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01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02 PART ONE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概况 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分布、 聚落形成、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风俗习惯、文化传播等方面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阅读图2-3-2,说出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试分析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 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 56.2% 24.0% 11.6% 4.4% 2.3% 1.5% 世界人口密集区,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山区、高原人烟稀少。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平原———理想居住地 举例:长江中下游平原 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与交通联系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山地高原———人烟稀少 举例:青藏高原 原因:山地地表崎岖;高原寒冷干燥;高原和山地大都土壤贫瘠、交通不便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山地高原———一般将居住地选择在河谷或山间盆地 举例:湟水谷地 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温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稠密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 原因:热带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 ;这一海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民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平原———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较小,水源充足的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 宏观———不同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山地 地面坡度大,不太适合大面积耕作; 海拔低、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 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的高原地区适宜发展高寒农牧业; 宏观———不同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表坡度越大,土壤越易受到侵蚀,坡度的大小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微观———坡度和坡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坡度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 需修筑梯田才能耕作 >25° 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应发展林业或进行自然保护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坡向会造成太阳辐射和水分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