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96814

【单元测试】第3章基因的本质综合卷(人教版2019必修2)(PDF原卷版+PDF解析版)

日期:2024-11-2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31132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PDF,原卷版,PDF,必修,2019
    第 3 章 基因的本质 (综合卷)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分数_____ 说明:本试题卷共 21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赫尔希等人通过检测上清液、沉淀物和子代噬菌体中的放射性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的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从而鉴定出 DNA 是遗传物质 C.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体内不含有 35S 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但可产生含 35S 的子 代噬菌体 D.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 型菌转化成的 S 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C.[解析]A、赫尔希等人分别用 32P 和 35S 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混合培养噬菌体 与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证明了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 质,A 正确;B、艾弗里的实验在自变量控制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 影响因素),在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 DNA 是遗传物质,B 正确;C、35S 标记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子代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内未标记的氨基酸合成 蛋白质,不具有放射性,C 错误;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了 R 型细菌的 DNA 中,使 R 型细菌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D 正确。故选 C。 2.枯草杆菌有两种菌株,分别为噬菌体敏感性菌株(S 型菌)和抗性菌株(R 型菌),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 S 型菌。实验小组用三组培养基分别培养 S 型菌株、R 型菌株和混合培养 S 型+R 型菌株,一段时间后,向三 组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接入噬菌体后枯草杆菌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 型菌能为噬菌体的增殖提供模板、原料和相关的酶. B.噬菌体与枯草杆菌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是均有核糖体 C.S 型菌和 R 型菌细胞膜上均含有能被噬菌体识别的受体 D.混合培养过程中,与 S 型菌混合可能导致 R 型菌对噬菌体的抗性降低 [答案]D.[解析]A、噬菌体为病毒,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模板是病毒自身的,原料、能量和酶来 自于宿主细胞,A 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病毒不具有细胞器,没有核糖体,B 错误;C、枯草杆菌 R 型 对噬菌体不敏感,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 S 型菌,则 R 型枯草杆菌细胞膜上不含有噬菌体识别的受体,C 错误;D、混合培养时,枯草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说明 R 型菌也被侵染,最可能是 S 型的 DNA 和 R 的 DNA 发生了重组,使得 R 合成了受体蛋白,导致 R 型菌对噬菌体的抗性降低,D 正确。故选 D。 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 1 所示,实验过程中搅 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的曲线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 1 实验结果可知,标记的物质是噬菌体中的 DNA B.图 1 中的搅拌器的作用是将大肠杆菌与亲代噬菌体外壳分离 C.图 2 中上清液 P 含量为 20%,原因可能是感染的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 D.若搅拌 5min 时被感染的细菌含量下降到 90%,则上清液 S 含量会增加 [答案]D.[解析]A、图 1 结果中上清液放射性强度很低,而沉淀物放射性强度很高,说明标记的是噬 菌体中的 DNA,A 正确;B、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 正确;C、被感染的细菌 百分比一直是 100%,说明未被裂解,上清液 P 含量为 20%,可能部分标记的噬菌体部分还没有侵染细菌, C 错误;D、上清液 S 含量与细菌被感染的量无关,与被标记的噬菌体的量有关,所以搅拌 5min 时被感染 的细菌含量下降到 90%,则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