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96878

3.2 弹力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41张PPT)

日期:2025-10-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0781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1张,一册,必修,2019,弹力,教科
  • cover
(课件网)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 目录 CONTENTS 01 学习目标 02 情景导入 03 新课讲解 04 小试牛刀 05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01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和概括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明确弹力的方向,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胡克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02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该实验运用了什么物理方法呢? 用力挤压玻璃瓶时,手又有什么感觉呢? 新课讲解 03 用手捏玻璃瓶,细管中的水柱高度在上下变化。说明受压时玻璃瓶发生形变。 玻璃瓶发生了微小形变,挤压瓶内的水上升 力学放大法 光学放大法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人受重力作用下落,拉伸的“蹦极”绳又会产生向上的力,把人拉上去 弓弦和“蹦极”绳都产生了明显的形变, 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物理知识呢? 用力拉弓,撒手时绷紧的弓弦可以把箭射出去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在外力的作用下,橡皮泥和弹簧的形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橡皮泥形状变化后无法自己恢复原状 捏橡皮泥 手压弹簧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一 形变 1 形变的定义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作形变。 说明:①力是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②一切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只是有的形变明显,有的形变不明显,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观测到。 2 形变按形式分类: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剪切形变等;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3 形变按效果分类: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 ①弹性形变:有些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界的作用力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作弹性形变,如弹簧、橡皮条、钢板、玻璃瓶等,如图甲所示。 ②塑性形变:当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变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作塑性形变,如铅丝、橡皮泥等,如图乙所示。 4 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甲          乙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人在弹簧床上跳跃时,弹簧床的表面发生形变后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人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 质量不同的人站在弹簧床上,弹簧床的形变不同,弹力的大小也不同。 二 弹力 人在空中时,还会受到弹簧床施加的弹力嘛?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2)弹力的产生过程:外力→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接触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之间发生形变并有恢复原状的趋势。 说明:只有两物体在接触部位产生形变时,两物体间才有弹力产生。例如两块磁铁间隔一段距离相互吸引,但没有接触,两磁极间产生的是磁(场)力而不是弹力。 弹力和形变是同时发生的。 弹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4)弹力有无的判断 利用弹力的产生条件可以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不能判断时,可以考虑假设法。 假设法的思路:假设撤去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①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②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点拨: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变化,由静止到运动是其中的一种情形。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新课讲解 小试牛刀 课堂小结 轻绳、轻弹簧的弹力突变问题 剪断轻绳,突变 剪断轻绳 剪断弹簧,突变 突变 不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