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00782

【大单元教学】3《我不拖拉》第2课时 教案+单元备课设计

日期:2025-05-18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511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我不拖拉,2课时,教案,备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我不拖拉》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分析 《我不拖拉》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三课。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与本单元其他三课都是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习惯而设计。本课的编写主要帮助一年级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拖拉、磨蹭这些毛病在一些学生身上存在,所以教会他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做事效率是很有必要的。教材有3个部分,第一部分“等一下与还没完”呈现的是学生生活中拖拉、 磨蹭时常见的口头禅。第二部分“拖拉一下没关系吗?”呈现了一幅情境对话图,是关于两分钟时间可以做什么的讨论,第三部分“和拖拉说再见”,通过以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求有针时性的、个性化的方法与技巧,逐步克服拖拉的坏毛病,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教材的下方还配有绘本《拖技鸟》,是对应教材“不拖拉”的教育主题,让学生通过这则寓言,明白为什么会有拖拉行为,拖拉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续编故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与思考:如果“拖拉岛” 改掉了坏习惯可能会怎样?不改正又会怎么样? 从而提升学生的认识,这也是绘本在本课独特的教育作用。 课标分析 一、学段目标(一)道德修养1.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目标1、2)(二)法治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目标2)(三)健全人格1.乐于学习,逐渐培养专注力。(目标3)2.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目标1、2、3)(四)责任意识1.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目标2)二、课程内容(一)道德教育1.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不拖拉。(目标3)(二)法治教育1.知道学校生活有规则,树立规则意识。(目标2) 学情分析 困难与障碍: 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时间观念淡薄,专注力差,自制力低,学习效率低。拖拉、磨蹭这些毛病在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又由于现代孩子比较娇惯,很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劳,他们对“人一天要做许多事情,不抓紧时间做,就做不完”的体会不深。甚至有些孩子觉得拖拉是小事一桩,拖拉下没多大关系。再加上,每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拖拉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拖拉的坏习惯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规律,还会对亲子关系以及人际交往带来深远的影响。 解决措施: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的“等一下”与“还没完”等拖拉的行为,矫正学生常有的“拖拉一下没关系”的错误认识,并且,从集中注意力,加强时间观念与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和拖拉说再见”的意识与信心,使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制订可行的目标,努力战胜困难,初步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发表自己对拖拉的看法,明白克服拖拉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交流讨论,掌握克服拖拉的小技巧。3.学生能够制定出克服拖拉计划表,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发表自己对拖拉的看法,明白克服拖拉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交流讨论,掌握克服拖拉的小技巧。学习难点:学生能够制定出克服拖拉计划表,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老师:ppt、视频、活动道具学生:课本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新课(目标1) 学习内容:播放视频《明日歌》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意思吗?小告诫:这一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