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园英秀 教材分析: 《梨园英秀》是五年级江苏版的一首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由著名作曲家孟庆华作词、作曲。歌曲融合了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歌曲为C宫调,拍子。歌曲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歌曲旋律模仿戏曲音乐与打击乐器的前奏,加上反复共8小节,曲调显得十分生动活泼,把我们带进一个戏曲演出的氛围之中。第二部分,是数板式的唱词。第三部分,回到歌唱部分,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特别是京剧音乐的素材,并与通俗音乐节奏相结合,显得新鲜,亲切、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梨园英秀》,体会歌曲热烈、欢腾的情绪,能自信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对锣鼓经和数板的了解与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当代京剧发展中新的种类—戏歌的形式。 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梨园弟子学习技艺的艰辛与顽强毅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中能表现出戏歌的风格,咬字吐字清晰,表情丰富。 2.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 钢琴 檀板 京锣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 播放少儿戏曲联唱,包含有唱、念、做、打等戏曲基本功,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四大行当。(你觉得哪些动作富有京剧风格,也可以学一学;教师边看边解说) 师: 同学们,这些戏曲片段中,小演员们棒不棒? 是啊,这些戏曲小演员们不俗的唱功和平时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他们是中国戏曲未来的希望。 二、学唱歌曲《梨园英秀》 1.师: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唱不好的,为了满足人们的演唱需要,作曲家们将戏曲的元素融入到歌曲中,创作出了一种新颖的歌曲种类--戏歌。《梨园英秀》是加入了京剧元素的戏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做小戏迷,唱唱戏歌。 2.聆听戏歌《梨园英秀》,感受歌曲的特点,说说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再听戏歌《梨园英秀》,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他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你们知道什么叫梨园吗? 4.再次聆听戏歌,观察歌曲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三部分) 师:非常正确,这首戏歌是由锣鼓经、数板、京剧曲调三个部分组成。我看到同学们已经有点着急了,那我们赶紧来学学锣鼓经吧。 5.练习第一部分———锣鼓经 (1)听锣鼓经,说说它的特点 (2)师生互动练习,师读锣鼓经,学生用“嘿嘿”配合 (3)注意指导学生的声音位置,要短促明亮 师:锣鼓经往往伴随着角色的出场而起,角色在锣鼓经的结束点上出场亮相,不同人物的出场动作和他们的角色是互相吻合的。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学一学武生的出场亮相。 (4)跟老师做武生的亮相,观察亮相的精气神,并简单说一说 (5)跟着锣鼓经做做出场亮相 师:小演员们是多么神气啊!他们非常热爱戏曲艺术,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6.学习歌曲第二部分———数板 (1)初听数板,感受数板的节奏特点 (2) 我们也来学一学,带着学生用较慢的速度读词 (3)学生尝试数板(可以用手轻轻打节奏) (4)出示难点节奏(“生旦净丑呀,绝活是个个棒”),划拍练习,并强调掌握节奏的最好方法就是划拍。这里要强调“棒”字的重音,要读好。 (5)原速完整数板,(要求学生轻轻打节奏)。 师:老师有一个办法让数板更好听,想不想听听(尝试加语气词)。 (6)加上语气词,完整表达数板 (7)同学们,这段数板包含了哪些戏曲元素在里面,你们能找到吗? (南昆是江南昆山一带的昆曲;北曲是江西弋阳地区的弋阳腔;东柳是山东的柳子戏;西梆是西北的梆子腔。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个行当,就是人物角色;五法指口、手、眼、身、步;唱念做打是演员的基本功。)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了,(把锣鼓经和数板连起来唱一唱)。 师:真不错!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