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08887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期:2025-09-2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84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会的,高中,中国特色,必修,统编,政治
  • cover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时期( ) ①形成了人类社会最早的阶级 ②畜牧农耕使人类实现了定居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实现了分工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有( ) 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 ②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劳动成果被剥夺殆尽 ④等级制度下的农民阶级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有史学家认为,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者曾被迫执行过“让步政策”。“让步政策”的内容相当广泛,但主要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选用廉吏”“抑制豪强”“招抚流亡”等。这些“让步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是农民战争作用的一个方面。此观点认为( ) A.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农民战争可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生产关系 C.缓和阶级矛盾是农民战争的积极作用之一 D.农民战争直接作用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4.河南仰韶村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大型房屋基址。相较其他小型房屋基址,这座地面式、夯土墙基的大型房屋建筑,平面形状呈方形或长方形,推测面积达130平方米以上,从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初步判断为仰韶文化晚期的遗址。大型房屋建筑的出现( ) ①是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 ②说明当时金属工具得到广泛的使用 ③说明这一时期当地人已经实现定居 ④体现出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唐朝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诗中“老农家贫”的原因是( ) ①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 ②封建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农民 ③封建社会生产力走向下坡路 ④地主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有关“几个石头磨过”的后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地变成了私有财产,推动着私有制的确立 ②个体劳动盛行,逐步取代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 ③贫富分化因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而开始出现 ④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开始迈向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正像贪得无厌的农场主靠掠夺土地肥力来提高收获量一样。由此可见( ) ①资本家尽可能追求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家通过限制工人人身自由赚取利润 ③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在经济关系上是对立的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激活劳动力价值最佳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有人认为,在经历了以新、旧石器为标志的渔猎社会,以青铜器和铁器为标志的农业社会和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标志的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迈向以智能工具为标志的信息社会。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生产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③生产力决定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形态的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租庸调制是隋朝开皇二年(582年)实行的赋役制度。租即田租,每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