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压强 课时教学设计 科目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师 课标分析 压强是初中物理课程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体现压力作用效果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压强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材料力学、热力学的核心概念。《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要求只有四条。压强是其中一条,可见压强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压强这一章既是已学过的质量、密度、重力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关键,还是今后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学生开始认识压力的方向和大小,明确压力是作用在受力物体的支撑面上,比较支撑面上相同面积所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时本章所学液体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为下一章“浮力产生的原因”奠定了基础。本章在引入压强的概念后,其教学线索由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进一步拓展为学习流体的压强,同时为下一章浮力的计算埋下伏笔。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是形成本节教学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会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决有关压强计算和增大及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情分析 由于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2)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日常生活中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难点 重点:压力的概念、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概念,利用压强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难点:使学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有关压强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PPT展示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一个人深陷入雪中,而另一个人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压强 观察图片 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 引发学生对压力,压强等概念的思考 过渡转折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种常见的力———压力,“压”,即“挤压”的意思,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作用呢 环节2 学习新知 任务① (压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知识拓展分析: 1.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且有挤压作用。 2.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3.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 学生作图并思考 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压力的概念 过渡转折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来感受一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