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21358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24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2025,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选择题 1.(2023·海南高一检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王室衰微 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2.(2023·北京昌平区高一检测)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 A.“仁” B.“相生相胜” C.“道” D.“非攻” 3.(2023·湖南洞口县第九中学月考)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4.(2023·潍坊高一检测)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5.(2023·潍坊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华夏”并不是自古有之的,它形成于一定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是(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6.(2023·济宁高一检测)如图内容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经济现象的描述。该历史时期是(  ) ·编户齐民社会出现 ·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农耕水利技术发展 ·多种货币流通,手工业发达,大城市兴起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7.(2023·海南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8.(2023·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在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 A.周公作礼乐   B.孔子办私学 C.百家争鸣 D.始皇焚诗书 9.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 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 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 10.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  ) A.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 B.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C.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 D.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 11.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反映出《道德经》(  ) A.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本原则 B.凝聚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C.渗透了对自然规律哲学思考 D.体现了旧贵族阶层政治诉求 12.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 B.孔子主张“仁”与“礼”,“仁政”是其思想的核心 C.墨子是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非攻”“尚贤” 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二、综合题 13.(2023·潍坊高一检测)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