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本初中语文7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 初一语文试卷解析 (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考生须知 1.本试卷解析共14页,共三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8题,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拖拽(zhuài) 毋宁(wù) 至今宝藏(cánɡ) 海市蜃楼(shèn) B.捆绑(bǎnɡ) 疲惫(bèi) 怏怏不乐(yānɡ) 字平如砥(dǐ) C.燔土(fán) 吞噬(shì) 毛骨悚然(sǒnɡ) 蜡和纸灰(huó) D.告罄(qìnɡ) 鲁莽(mǎnɡ) 更互用之(ɡēnɡ) 薄如钱唇(báo)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字音的正确认读。A.毋宁(wù)--wú;B.怏怏不乐(yānɡ)--yànɡ;C.蜡和纸灰(huó)--huò,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昔日 堡垒 辜负 告磬 B.保佑 厄运 拯救 毕昇 C.嬴弱 太古 罗盘 活板 D.毡鞋 钦佩 凛洌 典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别。A.“告磬”--罄;C.“嬴弱”--羸;D.“凛洌”--冽。故选B。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我人民解放军方阵迈过莫斯科红场,耀武扬威,引起一片喝彩。 B.《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真令人毛骨悚然。 C.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D.天色已晚,而我等的这一路公共汽车却偏偏姗姗来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得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项“耀武扬威”是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用于莫斯科红场上的士兵不合适;B项“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用来形容阅读《海底两万里》精彩情节后读者的反应,使用不正确;C项“语无伦次”:意思指说话没有条理、层次,讲得乱七八糟。与前面的“错别字很多”无关,不合语境;D项“姗姗来迟”:意思指走的缓慢从容而迟到;形容慢腾腾地来的很晚。使用正确。故选D。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的茨威格,故事讲述的是斯科特队捷足先登征服了南极点,但归途中不幸遇难的故事。 B.《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毕昇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介绍了北宋平民沈括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 C.“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中“偏离方向”“走向死亡”属于动宾短语。 D.《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创造性地运用上海市民的口语,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具有旧上海风情的世态图。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A.斯科特并未捷足先登,第一个到达的是阿蒙森探险队;B.作者是沈括,介绍的是平民毕昇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C.正确;D.《骆驼祥子》运用的是北京口语,展示的是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故选C。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多读书,不仅能解决人生的许多问题,还能让人远离喧器,有助于修身养性。 ②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也说过:“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③读书,是一个人沉淀下来审视人生的过程。 ④杨绛先生曾经说过:“许多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⑤只有静下心来读书,才是进入深度自省的开始。 A.③⑤④②① B.③⑤④①② C.④⑤②①③ D.④⑤②③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五个句子,可知是围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