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2.2 热量与热值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知识点 热量 知1-讲 1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 2.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 J 。 知1-讲 3. 热量、内能、温度关系 热量、内能、温度的影响关系 内能与温度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内能与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不考虑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大;但内能增大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 热量与温度 物体温度升高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而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也不一定升高 知1-讲 深度理解 热量是物体间转移的能量的多少,不是物体具有的能量。可以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含有)多少热量。 知1-练 例 1 关于内能、热量、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就越多 B.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 热量不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传向内能大的物体 D. 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 知1-练 解析: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用“吸收”和“放出”描述,故A 错误;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内能小的物体,可能温度高,所以它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错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两个温度相同的物体不发 生热传递,故D正确。 答案:D 知1-练 1. [东莞校级月考] 关于热量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量是表示物体所含能量的多少 B.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C. 物体温度升高了,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D.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 D 知2-讲 知识点 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实验目的:探究水的吸热与其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铁架台一个,酒精灯一盏 ,温度计一支,量筒一个,相同的烧杯几个,钟表一只。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知2-讲 思想方法 ●控制变量法:水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吸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有一个前提:在单位时间内,水从热源吸收的热量相同。为此在用多个加热装置如酒精灯给不同质量的水加热时,要控制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燃烧程度、酒精灯距离石棉网的高度等相同。 ●转换法: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这属于转换法。 知2-讲 实验设计: (1)探究水的吸热与其温度变化的关系时,用酒精灯对一定质量的水加热 , 分析加热时间与水的温度变化的关系。 (2)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的关系时,用酒精灯分别对不同质量的水加热 , 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分析加热时间与水的质量的关系。 知2-讲 实验过程: (1)探究水的吸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如图1,在烧杯中加入100 g 水。水温为30 ℃时,点燃酒 精灯给水加热,并计时。观察温度计,记录示数每上升5 ℃所用时间。 知2-讲 数据分析:温度每升高5 ℃,加热所用时间为1 min,即升高的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实验结论: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水的温度 t温/℃ 30 35 40 45 50 55 升高的温度Δt/℃ 0 5 10 15 20 25 加热所用时间t/min 0 1 2 3 4 5 知2-讲 (2)探究水的吸热与水的质量的关系 如图2,在三个规格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100 g 、200 g 、300 g 水,水的初温都为30 ℃,用相同的酒精灯对水同时加热。分别记下 三个烧杯内的水温达到40 ℃ 时所用的时间。 装置自下而上安装 知2-讲 数据分析:质量每增加100 g ,加热时间增加2 min。 实验表明: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水的质量 m/g 100 200 300 加热时间 t/ min 2 4 6 知2-讲 总结: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和水的质量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