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24662

11.4 核能 课件 (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70961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4,核能,课件,24张,PPT,2023-2024
  • cover
(课件网) 11.4 核能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时的情景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你知道原子弹为什么会突然放出那么大的能量吗?氢弹和原子弹的原理相同吗? 新课导入 1.原子核内部结构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质量很小 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子 新知讲解 原子核、核能 一 原子核内的各个质子和中子是通过一种叫作“核力”的作用力使它们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中子 质子 大部分元素的原子核是牢固而稳定的,而有些原子核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出射线变成新的原子核。这就是放射性。 原子核是非常牢固的 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又称原子能。 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重核发生裂变 轻核发生聚变 1938年,科学家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了裂变。 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 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1.裂变 铀核裂变 核裂变能及其利用 二 思考:铀 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同学们玩过多米诺骨牌吗?推倒第一张牌后会发生什么? 2.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 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力量。 3.核裂变的应用 1942年,人类首次实现了可控制的核裂变。核电站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发生链式反应的场所。 核电站中的反应堆 我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 核电站示意图 能量转化: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核电站示意图 思考:由图可知核反应堆有厚重的保护层,这 是为什么呢? 用于核反应的燃料(如铀235),是具有强烈放射性的物质,能够发出射线。 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这些射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核电站的优点: 1.核电站消耗的燃料很少,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例如:一座1.0×l06kW的核电站,每年约消耗30t铀燃料,而同样功率的火力发电站却要消耗约3.0×106 t煤。 2.核电站没有煤燃烧放出的大量硫化物、碳氧化物、烟尘等,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交流讨论: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强震引发剧烈的海啸,对日本沿海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冲击。其中,位于福岛县沿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遭到破坏,这一突发事件使附近区域居民甚至周边邻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大家的担心是什么?这样的事故能够避免吗?请了解相关事件背景,与同学讨论核能安全利用的条件。 这是因为用于核反应的燃料,是具有强烈放射性的物质,放射性物质的泄露,能够发出射线,导致产生放射性污染。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这些射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核辐射的防护措施: (1)对于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一定要防止其扩散,人体切莫随便靠近; (2)在放射性实验室中,要用铅板、有机玻璃等材料做好隔离防护; (3)在遇到核反应堆出现泄漏、原子弹爆炸等突发事件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和建筑物作为掩体,以减少辐射危害。 (4)核废料也有很强的放射性,目前一般都将其放入特制的容器内深埋封存,待以后研究出有效办法再做处理。 核聚变:将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和超高压的条件下,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核能的过程就是核聚变,也称为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