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30094

【大单元教学】8《这些东西哪里来》第1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1-21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85460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素材,教案,课件,1课时,这些东西哪里来,教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这些东西哪里来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的生活哪里来”中的第二个主题《这些东西哪里来》,本单元以“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为学习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这些东西哪里来》主要通过生活中常见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引入工业生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对人民生活的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我国工业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工业制造大国迈向工业制造强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 课标分析 一、道德修养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热爱劳动,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政治认同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知道“中国制造”是中国闪亮的名片,为“中国制造”的成就感到骄傲。“中国创造”体现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在各个领域不断加强,甚至超越世界,为“中国创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而感到骄傲。责任意识 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有互助意识。作为国家一员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应加强创新意识,为国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学生身边围绕着众多工业产品,易于理解工业产品的概念和意识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学生不了解之前社会的工业产品,对于社会的变化感触不深,教师要提供影视资料,加深四年级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了解中国社会迅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四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变化了解不足,导致对于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老师要加强这部分的引导,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表象上。因此,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学中,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家的餐桌开始,由近及远,再把视角投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带领学生回到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从学生身边了解工业产品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通过生活中常见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引入工业生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对人民生活的的重要意义。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感受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2.通过调查,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体会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工业劳动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意识到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难点:说明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 课前准备 从自己或者家人吃、穿、住、用、行等方面了解身边有哪些生活用品。通过调查,了解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的生产流程。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环节一:找一找,物品身世的“秘密。(目标1) 导入:通过展示与生活有关的图片,并提问:“找一找,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都使用了哪些生活用品?”(板书:物品身世的“秘密”、生活用品)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答:“沙发、冰箱……”2.学生观看视频,学习生活用品分类教师总结生活用品分类方法,可以按照用处进行分类,如:床上用品、厨房用品、家电用品、家具、日常用品……并在过程中提问学生部分生活用品的分类。提出许多生活用品都是工业用品提供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