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30497

【大单元教学】12《家乡的喜与忧》第2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5次 大小:661602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素材,教案,课件,2课时,家乡的喜与忧,教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家乡的喜与悠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内容 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涉及的是家乡领域的教育内容,这一单元主要从感受家乡文化,关系家乡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了解自己的家乡———潍坊,认识自己的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感受潍坊前进的步伐,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从而让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一内容在三下第二单元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有涉及。所不同的是侧重点,由最初的家乡的地、物、人、事,到家乡的邻里与环境,再到现在的家乡的文化与历史。所体现的是从认识家乡、认同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到最终实现家国情怀的共同目标。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情感,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家乡的概念应该引申为当下的家乡、多元的家乡、开放的家乡。 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是前两课的总结:家乡的问题与发展。先分再总。本课落实了《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并引导学生“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课标 分析 课标总目标中提出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能够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在学段目标中也提出: 初步感知基本国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体验公共设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家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产生对家乡产生热爱之情。 学情 分析 1.本课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的难度,学生有课前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和针对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讨论。但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城市过去的变迁不熟悉,不能够理解家乡发展的艰辛。 2.受课堂的限制,学生实地考察、调查实践的经验较少。所以需要老师课前提前布置任务,并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做出具体的要求 学习 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和资料袋、课后调查,发现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简单可行的建议。 通过课上的学习,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并能从点滴小事做起,愿意为家乡发展出力。 学习 重难点 关心和初步了解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简单可行的建议。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调查记录表 课堂课件、发展变化的视频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回顾学习,复习导入 导入:上节课通过老照片,发现了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用到了一系列调查方法,调查了家乡各个方面的具体变化。 能说出自己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能说出具体的调查方法 运用课件帮助学生回顾 二、寻找问题,为家乡发展出力 1.过渡:同学们通过调查,从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感受到家乡的 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其实,在调查中,同学们也发现了一些问 题。我们将继续关注家乡发展,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建言献策,为家乡发展出力。 (板书:我为家乡发展出力) 2.出示表格:这是同学们的调查记录表,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行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发现的问题。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不错,随着家乡的快速发展,制度决策的保障、配套 设施的建设、人的文明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