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30501

【大单元教学】12《家乡的喜与忧》第1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8次 大小:88241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素材,教案,课件,1课时,家乡的喜与忧,教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四单元 主题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主题编排。主要由《我们当地的风俗》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家乡的喜与忧》这三篇组成。《我们当地的风俗》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风俗就在我身边。关注文化与儿童生活的紧密联系,拉近儿童与风俗的距离。第二板块:奇妙的节日风俗。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本地独特节日的风俗,进而转向风俗寄托人们美好的祝愿。第三板块:风俗的演变。引导儿童理性地看待风俗,比如存在争议的风俗例如放鞭炮。最后讲的是需要保护、不该被遗忘的风俗。传统的节日也应有时代的价值。《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民间艺术交流会 ,展示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第二板块: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民间艺术,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了解民间艺人,体会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第三板块:保护民间艺术,调查了解民间艺术现状,激发学生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家乡的喜与忧》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家乡的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家乡发展小调查”采用收集资料、观察、采访家人、实地参观等方式,了解家乡生活服务设施、教育、医疗事业方面发生的变化。第二板块:我为家乡发展出力,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自己的家乡,从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改变家乡面貌,建设家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逻辑关系 课标要求 总目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 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能够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二、学段目标:政治认同:初步感知基本国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道德修养: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体验公共设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3.责任意识:初步了解维护国家 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对身边的风俗与距离较远的奇妙的风俗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感知;学生对身边的民间艺术有所了解,通过电视、网络等,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艺术;学生能够感知到家乡最近的变化。2.未知:对于4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风俗的演变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离小学生的生活有点远,学生对风俗的演变缺乏了解。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更多地放在民间艺术的外在形式上,且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民间艺术和家乡气候、地形、历史文化间的密切联系则是孩子们很难考虑到的。对于家乡之前的变化离学生生活较为遥远,学生理解不到位。3.能知:在课前,需要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迸行资料的查找、收集和整理,并且能够初步养成关注关心祖国优良文化的习惯。课前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可行的方法收集材料,材料的对象和内容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比如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4.想知:感受我国对优良风俗的重视,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优良风俗、民间艺术、社会的发展。5.怎么知:组织学生针对某一方面的风俗演变迸行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初步的学习成果。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