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31389

5.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50张PPT)——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674860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理,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高二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新课导入 照片中的碧水、蓝天、白云、山地、草地、牛羊、构成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实际上,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缩影。 问题:照片所展示的自然环境涉及哪些要素和哪些圈层?这些要素或者圈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地理实 践力 综合 思维 人地协调观 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理解自然环境要素在不同尺度(如全球尺度和地方性尺度)的地理环境中如何相互作用和组合,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空间结构。 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举例说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如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 结合相关图文材料,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自然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要素的内在关联性、环境特征的一致性和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促进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包括某一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后如何影响其他要素,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理解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本节知识结构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CONTENTS 目录 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PART ONE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自然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 自然环境要素内在关联性的表现 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01 02 地貌会对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产生影响,高原、平原、山地、盆地等不同的地貌单元往往对应不同的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气候会对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发生作用,湿润区、干旱区、温暖区、寒冷区等不同的气候区往往对应各自不同的水文、生物和土壤,以及不同成因的地貌类型 水文、生物和土壤的变化会对地貌和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03 自然环境要素内在关联性的表现 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植被 土壤 气候 地貌 水文 自然环境要素内在关联性的表现 自然环境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气候变干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气候变干 河流流量减小 植被变稀疏 土壤有机质减少 风沙地貌发育 自然环境向着荒漠化方向发展 知识拓展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区域。 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影响。 活动 寻找家乡或者学校周边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仔细观察和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 列表展示选定地点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的主要特征。 2. 说明选定地点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PART TWO 全球角度 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致性突出 地球有液态水,有适宜的温带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具有生命系统以及自我调节功能等 区域尺度 同一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其环境的一致性主要是干旱,干旱抑制了其他因素发挥作用,形成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 图5-2-4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 区域尺度 图5-2-4 中国三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