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伐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或称《诗三百》。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文学常识 内容:风、雅、颂 诗经六义 风 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国风·周南·关雎》《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卫风·氓》 雅 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 31篇)和小雅( 74篇),多为公卿贵族所做,共105篇。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小雅·采薇》《小雅·鹿鸣》《大雅·江汉》 颂 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 《周颂·我将》《周颂·有客》《商颂·玄鸟》等 手法:赋、比、兴 诗经六义 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赋 兴 比 如《魏风·硕鼠》,以硕鼠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 四书 五 经 书 经 《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 “书” “礼” “易” “春秋” 由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诗经选注》的看法,即: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 坎坎 寘(置) 猗 稼 廛 县 貆 穑 漘 囷 飧 字音 (kǎn kǎn) (zhì) (yī) (jià) (chán) (xuán) (huán) (sè) (chún) (qūn) (sūn) 伐 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朗读欣赏 第一章 坎坎伐檀兮,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①坎坎:伐木声。 ②寘:同”置“放。前一“之”,代“檀”,后一“之”,结构助词,的。 ③“寘之于河之干兮”,把砍倒的檀树放到河边啊。④涟:水波纹。猗(yī 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①廛(chán):束,通“缠”。 不种不收,为什么取走这三百束谷子?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①县:通“悬”。 ②貆:幼小的貉。 不打猎,为什么看到你的院子里挂着貉(hé)啊?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那些大人老爷们啊,可不白吃饭啊! “君子”———指奴隶主 ———反语,斥责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强烈的讽刺语气。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 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