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84225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19捕蛇者说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21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
  • cover
第19课《捕蛇者说》 (柳宗元) 教材分析: 《捕蛇者说》这篇课文是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司 马时写的一篇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罪行的文言文。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情分析: 1.平时文言文教学比较烦索,字、词、句、篇 等都要一一落实,学生学得比较枯燥,教师教得也比较乏味。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我反复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结论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对课文大意的理解,改变以往教师逐字逐句讲授的方法,变为让学生提问、教师检查双边互动的模式;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改变以往逐段讲授式或逐题提问式,变为以一点提挈全文,学生讨论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文章的朗读和及时巩固。 2.《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 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点。 本文词语量大,实词以数十计,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间来完成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体“说”的特点。 2.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运用对比、衬托手法揭示文章主题的写法。 4.体会“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手法揭示文章主题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体“说”的特点。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步骤: 导入: 孔子适齐,过泰山,有妇人哭于墓,使子路问之。答曰:“昔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也,今吾子又死也。”子路曰:“何不去乎?”妇曰:“无苛政。”子路以告。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 檀弓》) 1.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小故事。 2. 说说妇人不离开泰山的原因,并描述出她此刻的复杂心情。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 1.请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 景: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2.请学生简介文体:“说”,是古代的一 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如《马说》说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爱莲说》说明了“莲,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 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3. 检查字音 啮(niè) 腊(xī) 挛( luán) 踠(wǎn) 瘘(lòu) 疠(lì) 当(dàng)其租入 嗣(sì) 几(jī)死者数(shuò)矣 莅(lì) 蹙(cù) 殚(dān) 踣(bó) 死者相藉(jiè) 曩(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ǒu) 谨食(sì)之 熙(xī) 以俟(sì)夫(fú) 【学生活动二】朗读课文 1. 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 请三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读毕,酌情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