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红军翻越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陆 定 一 为自由而战的人,人们将永远记住你们! 走进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省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学习 目标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本主要内容。(重点)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句。(难点)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素养) 预习 检测 惊惶( ) 呜咽( ) 咀嚼( ) 矗立( ) 蜷( ) 酣( )然入梦 点缀( ) 落( )得很远 苛捐杂税( ) 骨碌( ) huáng yè jǔ jué zhù quán hān zhuì là kē gū lu 预习 检测 攀谈:闲谈。 峭壁:陡峭的山崖。 酣然入梦:形容甜美,畅快地入睡。 呜咽: 1.伤心哽泣的声音2.形容水、风等的声音凄切。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不可捉摸:揣测,预料。 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骨碌:指滚动、旋转。 落(得很远)下:因为跟不上而被弄丢在后面。 下午 傍晚 天黑 沿着山沟 向上走 在瑶民家攀谈 山脚 登山 黎明 “之”路攀爬 吃饭,登山 到达山顶 下午两点多 一气儿爬下山 宿营地 半夜 山腰露宿 初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红军翻山的路线图。 整体 感知 整体 感知 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 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节): 概括介绍老山界, 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课文 解读 课文 解读 第一层:(2—10)山脚访瑶家。 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的接受了。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表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更加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课文 解读 第二层:(11—22)从山脚到半山腰,山陡壁峭,露宿雷公岩,灯饰艰苦,精神乐观。 主要内容有: 1.夜里,在“之”字拐的路上; 2.半夜,山腰露宿; 课文 解读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第一天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瑶民家 山脚下 半山腰 山路上 瑶民大嫂 红军战士 红军战士 红军战士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准备爬山 夜行军 半夜露宿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