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51642

3.1《伐檀》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2-11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4139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伐檀,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詩 經 檀 《诗经 ·伐檀》 属 周南之 圆雌 在河洲纷窕 好建也 凝 求 斋菜 得 宿 治辛未重 聚 金 水反情 宜 反 爆 越 徒 古填余 之流 幼宛淑女 如 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中国漫长的文学长河中,《诗经》开创了我 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让我们一起走近《伐檀》感受《诗经》的现实主义情怀! 学习目标 1.学习《诗经》重章叠唱的手法,把握《伐檀》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的感情。 3.揣摩凝练的诗歌语言,体会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学习古人的劳动精神;了解《诗经》 “赋、比、兴”表现手法。 ·走近《诗经》 · 写作背景 ·诵读诗歌 ·鉴赏诗歌 ·思考总结 课堂任务 三 陳 璞 题 詩 經 治辛未重某 诗经 《诗经》———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了解《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 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 《诗》或《诗三百》,到汉代, 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 经》,共305篇。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也 ” 。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 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 山 来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 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或情感。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 借助他物作为开端,以引起所要歌 咏的内容。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开端。 内 容 形 式 风:十五国风。“风”又叫国风, 共160篇、十五“国风”。大多是 民间歌谣,反映了社会风貌和风 土人情。如《卫风氓》。 雅:“雅”包括“大雅”31篇, “小雅”74篇,共105篇,多 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作品内容, 如《鹿鸣》。 颂: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 乐 曲, 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全 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有“周 颂”、“鲁颂”、“商颂”。 诗经六义 02 《伐檀》写作背景 檀 社 会 背 景 西周时期,中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生产力低下,经济不发达。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也是《伐檀》产生的社会背 景之一。劳动人民受到奴隶主阶级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他们不占有土地 等生产资料,甚至没有人身自由,除了从事耕作或牧的艰苦劳动,还要 负担一切劳役,战争时还要出征作战。而剥削者却可以不劳而获,坐享 其成。 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怒,以及对劳动人 只的同情。 写作背景 《伐檀》是魏国的民歌,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 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 保留《诗经选注》的看法,即: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 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 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 伐 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 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 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貊兮 彼君子兮,不 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 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 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 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源兮。河水清 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困兮 不 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 不素飧兮! 倾听朗诵 1.字音: 猗 yī 廛 困 qūn 鹑 2.词语: 稼穑(jià sè): 狩(shòu) 猎 : 特: 悬挂的小兽。县,同“悬”;特,三岁的兽。 白吃,指不劳而食。 泛指农业劳动。稼,播种;穑,收获。 泛指打猎。狩,又特指冬天打猎; 县(xuán) 素 餐 : chan貊 c飧 滑 huán sūn 字 音 字 词 chún 伐木者把树砍倒,把它们堆放到河岸边以便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