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53222

《灯》习题-【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458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上册,模块,基础,2023,高教,语文
    《灯》练习题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闪烁(shuò) 孤寂(jì) 憧憬(chōng) B. 惘然(wǎng) 噩梦(è) 滞笨(zhì) C. 怜悯(mǐn) 幽寂(yōu)休憩(qì) D. 颤栗(zhàn) 霹雳(pī) 冗杂(rǒ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寂莫 恐怖 沉默 欣尉 B. 扫兴 辨论 焦急 责备 C. 惊惶 安慰 搁浅 精致 D. 慕然 舒适 盼望 阻挡 3.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 迷惘 迷茫 (1)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常常感到_____,不知如何选择。 (2)山雾缭绕,让人眼前一片_____,辨不清方向。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 B. 灯光不仅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而且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 C. 看着那一盏盏灯,就让我想起了家乡。 D. 灯光如此明亮,我觉得心里温暖得。 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每一盏灯都像一颗星。 B. 灯光是黑夜的敌人。 C. 我仿佛又看见了灯光。 D. 灯光给我带来无尽的希望。 二、阅读提高 (一)课内阅读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第1-4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服梦”、“室闷”、“漆黑”等词语写出了作者失望、苦网的心境,但灯光“扫淡了黑暗的颜色”,表明作者并未消沉,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作者善用联想,由眼前的灯光引出多年前的灯光往事,再到灯塔火矩等,指出灯光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心灵的安慰、鼓舞,表达了对灯光的感激和赞美。 C.文中反复说“他们点灯不是为我”“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意在强调只有像作者这样满怀热忱和希望,才能从灯光中汲取走出黑暗的力量。 D.本文结构严整而灵活,“灯”是着力表现的中心,为贯穿全箱的线索,对灯的叙写虚实结合,丰富多样,极具象征意味,语言简约平实,含蓄隽永。 2.文中写了几类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寓意。 答: 3.文章结尾一段画龙点睛,请结合全文简析其丰富意蕴和艺术效果。 答: 4.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文心雕龙·神思》)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借助联想超越时空的界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阅读本文,举例说明运用联想的表达效果。 答: (二)课外阅读 下面的文章选自茅盾的《白杨礼赞》,请在阅读后完成第1~4题。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