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57357

人教版小数二下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作业设计

日期:2025-05-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7306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小数,二下,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业设计教科书版本:人教版数学 年级及册次:二年级下册 作业设计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课题:第7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作业设计教师学校: ****** 姓名:**** 设计思路本课时是人教版教材二下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小节内容,是一堂“数的认识”类型的课,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数的意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本课时素养作业应当关注什么呢?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①数概念课的重点什么?(理解位值制和十进制,发展数感)②数概念怎样构建?(由形象—表象--抽象)③怎样估计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借助参照物,进行估计)基于以上理解,我对本课时素养作业设计作以下思考:(1)借助直观模型,建立核心概念,助推数感发展。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这些核心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小棒、小方块和计数器等模型的帮助。借助多种模型,将“数”与“形”紧密结合起来,以形感知、理解、表达数,逐步建立计数单位、、十进制和位值制等核心概念,同时也在抽象的数与具体的事物一一对应的过程中建立了数感。(2)依托有效活动,明晰核心概念,培养应用意识。依托数一数、估一估、画一画、拨一拨、写一写等练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在冲突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明晰等核心概念,从而发展学生主动分析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结合现实情境,丰富核心概念,注重思维扩展。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境”中加深对数的感知、感受和感应。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弱化记忆型知识,通过推理分析,强化数学本质。例如在用5颗珠子拨最大和最小的三位数时,加入带数位的计数器,让学生关注“数位赋值”,通过推理拓展思维。单元背景分析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本单元指出课标要求(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要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2)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3)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含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用估算解决问题。在认识数的4个阶段中,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一阶段的认数,包括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这些核心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小棒、小方块和计数器等模型的帮助。借助多种模型,将“数”与“形”紧密结合起来,以形感知、理解、表达数,逐步建立计数单位、、十进制和位值制等核心概念,同时也在抽象的数与具体的事物一一对应的过程中建立了数感。作业目标单元作业目标(1)将数数的活动与模型相结合,由直观到抽象,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并会读写大数。(2)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及迁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个、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培养数感。(3)结合对比、想象等活动,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神奇,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时作业目标课时内容作业目标学课时1加深对计数单位“千”的认识理解能按要求正确地数数,理解“满十进一”的进位制的位值原则,积累根据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数单位数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