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57371

浙教版科学八上1.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二课时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1-0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3848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溶解,答案,学案,课时,第二,中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1.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溶解度定量计算计算2.溶解度曲线掌握3. 溶液稀释浓缩(不饱和变为饱和)问题4.物质溶解的特殊现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掌握上述学习目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溶解度曲线掌握2.溶液稀释浓缩(不饱和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教学难点 溶解度定量计算 课程难度 稍难 知识归纳 一、物质的溶解性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一)溶解性 (1)物质溶解的能力: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②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③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温馨提示】 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也有关,搅拌能加快溶解但不能改变溶解性,气体溶解性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也有关 (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释放热量呢 实验表明: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钙)等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只要是某某铵,都符合); 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定义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三)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判断的关键是看该溶液还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若不能继续溶解,则这种溶液是饱和的,若能继续溶解,则这种溶液是不饱和的。具体的判断方法: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种溶质,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说明该溶液饱和,反之,该溶液不饱和。 (四)浓溶液和稀溶液 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相对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五)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区别 含义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的量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温度影响 受温度影响, 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 联系 ①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联系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③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三、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一般用S来表示溶解度。 (2)溶解度“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若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100克溶剂。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溶剂必须等量。此处100克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是溶液质量。温度一定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的质量无关。 ③状态:达到饱和。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100克)达到饱和时(溶解最大限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