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登高 学习 目 标 (一)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二)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三)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朝王维在异乡作客时,想象着他的兄弟重阳节登高时思念自己的画面,这一句同时也表达了王维自己对家里亲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朝杜甫的《登高》,看看诗人杜甫笔下的登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新课导入 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人物生平 论杜甫之生平 20岁漫游吴越,5年后归洛阳,后又漫游齐赵。放荡赵齐间,裘马颇轻狂。 读书与漫游阶段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 长安十年蹉跎阶段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认识到统治者腐朽。关注民生,诗风转向现实主义。 陷贼与为官阶段 3.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 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被贬,避难逃亡。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4.漂泊西南时期(49岁-59岁) 好友严武扶持于成都营造了草堂,病死湘江。 公元 767 年秋天,九月九重阳节,56岁的杜甫,来到了夔州。这时的杜甫是“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还疾病缠身,患有消渴症、肺病、疟疾、风痹。这位老人, 穷愁潦倒、孤独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面对凛冽的秋风,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感到自己似乎已走到了生命的晚秋,于是写下了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诗。 写作背景 任务一 积累字词、把握节奏 ”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语言韵律屈折有力———顿挫 明确字音 渚清(zhǔ) 萧萧(xiāo) 霜鬓(bìn) 潦倒(liáo) 任务一 认真朗读、疏通文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理解诗意 合作探究--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试从诗中找一个字或词来表达你的读后情感体验。 悲 景:自然之秋 己:人生之秋 国:国家之秋 秋 第二课时 任务一:小组合作,探究律诗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整体感知 凄楚、悲伤、 痛苦、孤独。 评价:杨伦称赞杜甫的《登高》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什么是律诗? 古代诗歌 中国诗歌发展脉络 现代诗歌 先秦 唐代 宋代 元代 近现代 古体诗 1.《诗经》 2.楚辞(《离骚》) 3.乐府诗(《木兰诗》) 近体诗(格律诗) 唐诗(律诗、绝句) 宋词(词牌名) 元曲(曲牌名) 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 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唐代格律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1.字数一定。绝句4句,律诗8句,并且分七言和五言。 2.讲究押韵。律诗2、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