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必修3模块中“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主题下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收集资料,了解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为: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磁场变化能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知道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验中让学生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通过介绍科学家对“电生磁、磁生电”的研究,体验科学探索中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体会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让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为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体系,也是学习电磁波的基础。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探究,理论分析,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知道了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会产生电流。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磁通量的概念。知道了“电生磁”,具有了初步的电与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观念,但是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和理性的认识。高中生对未知的世界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喜欢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但是对于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推理能力还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及相应实验方法;知道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去判断回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科学思维: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体会电磁相互转化的思想。 科学探究:通过学生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归纳分类,达到能够判断回路中磁通量如何变化和因为什么而变化的目的。 科学态度与责任: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探究,以科学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试探探究,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探究、理论分析,以及几个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自制教具、矩形线圈、示教电流表、线圈、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手机无线充电、灵敏电流计、发光二极管 五、信息技术创新运用 本节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实验的作用,通过自制实验进一步明确问题,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原因,创设情境,结合电脑动画,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充分发挥实验、手机投屏技术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学习枯燥的物理知识的思维,同时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六、教学安排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引 入 观看手机无线充电视频 身临其境感受新知 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求知欲揭示课题 发现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史体会科学精神0. 划时代的发现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磁生电--?法拉第:历经10年,“痴”心不改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深入,宣告了电磁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 阅读课本p114 体会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了解法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