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65573

9.2 滑轮 课件 (共24张PPT)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21891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滑轮,课件,24张,PPT,初中,物理
  • cover
(课件网)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2节 滑轮 我们先来观察一幅科学漫画 这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哪个部件 你在哪里见到过吗? 新知导入 1.认识什么滑轮及其分类。 2.通过实验,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知道滑轮组的使用及特点。 学习目标 滑轮 用绳索或链条绕过具有转动轴的光滑圆轮,这个装置叫作滑轮。 这些都是滑轮,请观察它们的结构有哪些相似点? 轴 小轮 凹槽 新知学习 定滑轮和动滑轮 一 旗杆顶端的滑轮 ——— 定滑轮 搬运建材的滑轮——— 动滑轮 这两类滑轮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演示 提出问题: (1)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或更费力)? (2)使用定滑轮是否省了距离(或需要移动更远的距离)? 定滑轮 旗杆顶的定滑轮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二 进行实验: ① 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 ② 使用定滑轮缓缓提升同一物体,记录整个过程中用力大小、物体移动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 ③ 竖直拉升、斜着拉升,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拉力大小。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1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1. 5 竖直向上 0. 3 1. 6 竖直向右 0. 3 1. 5 竖直向上 0. 3 1. 4 斜向下 0. 3 1 竖直向上 0. 4 1. 1 竖直向下 0. 4 实验结论: 定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力的关系:F 与 G 一样大,不省力 。 (2)施力的方向:改变。 (3)绳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相等。 定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 支点在轴心O处;拉力F1是动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F2; 两个力臂 L1、L2 都等于轮半径。 改变拉力方向,还是等臂杠杆, 所以使用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相等:S绳=h物 L1= L2 ; F1=F2 = G (不计摩擦)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l2 l1 O F2 F1 提出问题: (1)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力(或更费力)? (2)用动滑轮提重物有什么优越性?通过实验探究。 动滑轮 电动起重机的动滑轮 进行实验: ① 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 ②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重物移动的距离和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③ 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注意: 单独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朝向一致。 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2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2 竖直向上 0. 4 1. 1 竖直向下 0. 8 2 竖直向上 0. 3 1. 2 竖直向下 0. 6 1 竖直向上 0. 2 0. 6 竖直向下 0. 4 实验结论: (1)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F= G。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绳端移动距离:S=2h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能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一倍的距离,且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 支点在绳和轮相切的 O 处; 拉力 F1 是动力,重物的拉力是阻力 F2; 动力臂 l1 是轮直径; 阻力臂 l2 是轮半径。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省力杠杆。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L1= 2L2 ; F1= G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高度h: S绳=2h物 杠杆的支点在 O 点处 O A F l2 = R l1= 2R O G F G 1 2 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想一想: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滑轮组 三 甲 乙 绳子的起点 拉力的方向 拉力的大小 移动的距离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甲 乙 动滑轮上 定滑轮上 竖直向上 向下 动滑轮+钩码 甲 乙 G总 3F G总 2F F= 3 G总 F= 2 G总 s=3h s=2h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