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的话 ———小学五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西风的话》 学科 音乐 学段 高 年级 五年级 相关 内容 核心内容:演唱 相关内容:识读乐谱、音乐表现要素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footnoteRef:1] [1: ]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表现领域要求3~6年级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footnoteRef:2] [2: ] 声乐所包括的意义是:人类按照一定的方式用声音美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的意志和希望。……声乐就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在大脑神经的指挥下,协调有关肌肉做有效的运动后,产生出来的具有强烈感彩的、有明显长短强弱变化的、非自然状态的乐音。是以声音为主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footnoteRef:3] [3: ] 二、内容分析 《西风的话》是作曲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廖辅叔先生填词。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歌曲的曲式为四乐句组成的方正性单乐段(一段体)。节奏平稳对称,四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跌宕起伏,变化有致,加之力度记号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唱起来倍感亲切。 这首歌曲的情绪比较平和,没有过于强烈的感情起伏,因而尽管标记有“渐强”、“渐弱”和“f”等力度记号,但对比应该适中。第一乐句分两个乐节,第一个乐节做和谐氨分解的上行,第二个乐节接着以级进下行,保持了乐句前后的平衡。第二乐句也采取了大跳后反向级进上行的方式、第三乐句(第9-12小节)紧接在前句的“渐强”之后从较高的音区进入,成为歌曲的“高点”情绪略显激动。第四乐句包含了三个大跳进行(八度和七度音程),但最后四个音拾级而下,似是一泓清水,涟漪轻起,遂又恢复了平静。这首歌曲的旋律悠长宽广,音程跳动较大,音区频作交换,歌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以做到声音连贯、平稳、声音为之统一。[footnoteRef:4] [4: ] 三、学习者分析 (一)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 (1)认知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2)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