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74053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 《美丽的梦神》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1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01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八年级,上册,单元,美丽的梦神,教学设计
  • cover
__ 课题 美丽的梦神 课型 唱歌课 时间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我校初二年级(7)班的学生,从初一年级开始,学生一直接受识读五线谱、柯达伊教学法对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训练,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他们刚刚学习了八六拍,再学习八九拍会容易些。但是《美丽的梦神》这首歌长音较多,最长的有九拍,对气息的支撑要求严格。 教学内容分析 2011年《课标》中指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与协调、合作的能力。1. 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民音乐-出卷网-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美洲掠影》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美丽的梦神》,欣赏《蟑螂之歌》 《凯皮拉的小火车》。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唱二声部歌曲《美丽的梦神》。学好本课内容不仅有益于学生不断保持歌唱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合唱表现能力,并有益于学生对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合唱创作及表现的价值得到更全面的认识,亦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 教学内容分析《美丽的梦神》创作于1864年,是美国电影《美丽的星期天》中的主题曲,也是美国著名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最后一首歌曲。作品寄予着作曲家深厚的情感,他渴望着一个梦幻般神奇的生命快快苏醒,呼唤着幸福与安宁永伴人生。歌曲为D大调,八九拍,小快板,全曲为四个乐句加尾声,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B乐段中前两个乐句用轮唱的形式展现,后两个乐句是第一乐段主题的再现,音乐的节奏显得愈加恳切、鲜明,旋律发展进行中出现两个大跳音程,且旋律上行达到了全曲最高音,形成高潮,紧接着后面两个乐句再现了第一乐段的音乐主题,深刻的描绘出作者对人生的期待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留恋与遐想。歌曲的结束句运用了渐慢———转回原速的速度变化,加强了歌曲的终止感和对比性,更显示出作品的完整。 教学目标 1. 聆听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美丽的梦神》,能用自然圆润、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 了解八九拍及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3. 掌握换气方法,学会互相聆听,关注合唱中各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自然圆润、流畅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1.唱准小二度和小七度音程的音准。 2.在合唱中学会控制声部间音色、音量的均衡。 教学手段 直观演示、参与体验、技能训练 学科策略和学法指导 1. 经过前期的训练,学生对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在柯达伊手势的带领下唱准常见音程(纯一、二度、三度、纯四、纯五,纯八度音程);具备听、记、写、创常见节奏以及简单旋律的能力;能够视唱简单二声部歌曲。这些都是完成本课教学内容的基础。2. 初二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过渡性阶段,又处于变声期,他们喜欢音乐,但羞于表现;虽然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正确的发声方法、气息的支撑、运用掌握的不够;合唱能力也有所欠缺,如:声部间的配合,均衡掌控能力都有待提高。针对此现状,教师通过层层铺垫,在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八度转位和首调唱名移动do 的方法解决小七度音程和带有变化音的小二度音程的音准问题,通过对比、聆听、记写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合唱知识,提高声部配合意识与能力。 课前预习 视唱歌曲《美丽的梦神》两个声部的曲谱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和预设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与目标一致性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3’ 播放歌曲《beautiful dreamer》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节拍各是什么? 聆听作律动并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引出歌名和八九拍 节奏练习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