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77366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和反思(一二课时)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4932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语文,课时,一二,反思,教学设计,园地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3.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4.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梳理策略 1.回顾: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个阅读策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心得?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第一步,明确阅读文章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步,大致浏览文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相关的内容和无关的内容,相关的内容细读,无关的内容略读。 第三步,细读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找出中心句、提取关键信息,勾画关键句和关键词写感受,梳理情节、找出关键句进行想象、查找其他资料等。 第四步,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 3.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方法。 引导: (1)如果我们的阅读目的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讲一个故事,要选择什么方法? (2)如果我们的阅读目的是要说明一个事物或解决一个问题,要选择什么方法? (3)如果我们的阅读目的是要体会人物的特点,要选择什么方法? 4.小结:看来我们的阅读目的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读书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5.思考:阅读教材上几位学习小伙伴交流的内容,想想学习小伙伴的交流和我们刚才的交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 6.学生交流。 预设: (1)相同之处:第一个学习小伙伴告诉我们“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这就是“相关的内容要细读”;第二个学习小伙伴告诉我们“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就是“无关的内容略读”。 (2)不同之处:这两个学习小伙伴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该怎么阅读。 7.拓展运用阅读策略。 (1)确定阅读材料,出示阅读任务。 过渡:在前面两个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中,篇幅较长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根据下面提供的几个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找准阅读重点,看看是否能快速而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出示课文《开国大典》全文) 课件出示: ?·阅读任务一:想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升国旗的场景。 ?·阅读任务二:想通过阅读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阅读任务三:对阅兵式比较感兴趣,想详细了解。 (2)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目的,分组交流,汇报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并与“交流平台”的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有更深刻的认识,让阅读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中得到印证,并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学习方法 1.朗读词语,感受“入迷”。 课件出示: 全神贯注 凝神专注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乐在其中 走火入魔 废寝忘食 如痴如醉 孜孜不倦 神魂颠倒 欲罢不能 (1)指名读词语。 (2)引导:读了这些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 明确:这些词语都描写了人入迷、专注的样子或程度。 2.阅读句段,感受“入迷”。 (1)思考:阅读“词句段运用”第1题的3个句子,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他们的入迷。(板书:入迷)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